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防灾博览》2021,(4):4-4
2021年7月27日,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在唐山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介绍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总体情况,并宣布在四川、云南、京津冀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02.
京津冀晋鲁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MODIS Level 3遥感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分析近年来京津冀晋鲁区域AOD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变特征来看,近14年来全区年平均AOD值在0.428~0.550之间变化,年际间变化浮动大,因此多年平均增长率并不高,仅呈微弱增长趋势;以2008年为界可将近14年的AOD变化分为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第一阶段(2000—2007年,增长率为1.349%)以及呈明显下降趋势的第二阶段(2008—2013年,增长率为-1.483%);全区四季AOD多年变化除夏季呈微弱下降趋势,其它3季均为上升趋势,冬季增长率最大;夏季AOD最高,但有回落的趋势,冬季AOD最低,但有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全区多年AOD空间分布大体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河北和山东的西南部为高值区(AOD为0.72),河北和山西的北边为低值区(AOD为0.23),北京和天津则处于中上水平(AOD为0.58);全区四季AOD空间分布呈现出强烈的季节变化,春季较高,夏季最高,进入秋季显著降低,冬季则最低,冬季到来年春季呈跳跃性增高.这些结果有助于京津冀晋鲁区域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03.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立法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需要立法推动,因此,有必要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条例》或者《京津冀区域国土保护与整治条例》及配套的办法。在基本原则方面,可建立一体化保护、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功能与用途管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等原则。在监管体制方面,可由国务院成立实体性的区域协同发展委员会。 在制度机制方面,可采取统一的环境规划、环境标准、总量控制、环评、监测与预警应急、生态补偿等措施。在法治架构方面,要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市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执法监管等体系。该立法的制定要符合以下标准:定位要精准,立法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措施的层次要分明;制度可实施,协同的措施要实际;原则要坚持,采取的手段可灵活;权利要公平,赋予的义务要均衡;实施可监督,失职的责任能追究。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冬季污染水平石家庄天津北京,夏季污染天津、北京石家庄,区域内PM2.5与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冬季为0.8796,夏季为0.8424,说明整个区域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2)京津冀地区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规律为NO-3、SO2-4、NH+4Cl-、Ca2+K+、Na+F-、Mg2+.该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冬季最重为石家庄,夏季则为北京;(3)在京津冀地区二次离子NO-3、SO2-4、NH+4是主要的污染离子,3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在PM2.5、PM10中冬季分别占48.9%、27.8%,夏季分别占58.7%、48.5%.二次离子主要集中在PM2.5中,其对细离子浓度的升高起到直接作用,且二次离子的构成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区域向硝酸型污染转变,二次离子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区域特征,冬季NO-3离子质量浓度比重最大.夏季则为SO2-4;(4)粒径越小富集水溶性离子的能力越强,在PM1中分布了50%以上的水溶性离子,73.9%—94.8%的水溶性离子分布在PM2.5中.  相似文献   
105.
京津冀及周边减排对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  安兴琴  朱彤  翟世贤  李楠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26-2733
利用第三代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基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秋冬季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气象条件分析,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作为代表性时段,模拟了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同时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2012年到2017年污染源减排控制目标,进行了减排效果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模式系统能较好捕捉PM2.5浓度的变化趋势,海淀站和上甸子站观测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6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30%~40%后,北京市PM2.5浓度发生了明显降低,海淀站、上甸子站和城六区的平均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4.9±2.3)%,(20.2±2.7)%和(24.8±2.1)%.如果严格执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在气象条件和2012年相似情况下,到2017年,北京市城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内的防治目标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6.
更正     
正发表于《中国环境科学》2014,34(3):545~554,吴兑等的文章"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因印刷错误,图2、图5、图6彩图印成了黑白图,请读者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及本刊网站阅读正确彩图.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表示深切的歉意.  相似文献   
107.
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分别就本地燃煤污染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散煤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制约问题,并建议接下来的治理工作中将会拿出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特点及影响的因素,并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09.
110.
京津冀区域近50年大雾天气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70个站1954—200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区域内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清晨最易出现大雾,午前至傍晚出现最少;大雾日数年分布呈双峰形,秋季最多,春季最少;大雾天气受地形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山前平原多、山区较少,且山前平原区持续出现日数最多,连续出现时数最长。全区年雾日呈增加趋势,各季及各分区的变化趋势与年值一致,只是变化幅度不同;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大雾日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50年代到70年代增加幅度最大,80年代后增加速度较为缓慢:各分区大雾日教年代之间变化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区域问又略存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