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532.
网络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努力体会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在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及网站布局等方面对网络外宣媒体的现状做出改善,提高网络外宣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对外塑造出更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33.
本文比较了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以及印度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的报道,研究了报道的议题设置、信源采用以及不同信源与主题呈现的关系,并由此探索中印两国形象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在太空探索的报道范畴中,英美媒体对中国更多呈现出富有野心、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团结一致支持太空计划等大国形象,对印度则多呈现了其努力进行太空探索的同时所面临的经济与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3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传播平台的飞速革新和发展,我国各媒体竞争的两会新闻网络传播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几年来两会新闻网络传播方式的对比,发现如今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35.
本报告在识别中国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以及信息获取制度存在的障碍基础上,剖析了构建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所需的公众参与和公开信息两方面的最佳实例,进一步为推动政策的实施并取得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36.
军队形象是军事信息支援战的重要内容,是军队战斗力的外显成分,是国家形象的精确缩影。战略传播时代的军队形象塑造要集中把握军队形象的独特性、一致性、概括性和具体性。只有如此,才有助于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传播主体形象,有助于形成和提升军队战斗力,有助于树立符合国际形势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37.
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媒体要发挥其能动作用:及时准确的更新相关信息;建立互动机制;在"灾难报道"和"人文关怀"之间掌握平衡;粉碎谣言,引导舆论;反思疾病,普及防疫。在大规模流行疾病爆发时,媒介更应该进行健康传播,促进媒介的正效应,激发媒介的潜效应。但是纵观当下,仍面临诸多问题,媒体未来的路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38.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文化软实力为代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中有关天津文化软实力的官方微博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微博传播中天津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9.
本文对国内有关公益传播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新浪微博公益传播主体的角度出发,以国际公益组织绿色和平为例,分析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的一年间,在新浪微博中提及、转发、评论绿色和平组织的网友的特证,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参与绿色和平公益组织的传播主体特征的研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公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0.
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思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受众为本"的理念出发,切实树立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要求出发,切实推进教育内容的改革;从文化传播规律出发,切实推进教育方法手段的革新;从文化传承性的特点出发,增强教师队伍的文化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