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吸附法是去除污水中典型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梳理各类吸附剂对典型PPCPs去除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吸附剂类型和操作条件评述了不同吸附剂对典型PPCPs的去除效率、吸附机理,及影响其吸附效果的因素.总体而言,目前针对吸附法去除典型PPCPs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吸附机理研究尚不成熟.关于吸附法去除...  相似文献   
12.
低温液氮与泡沫混合液直接接触产生氮气泡沫是一种新型的掺混形式,利用液氮高汽化比的特点,搭建液氮泡沫可视化实验装置,进行氮气-水两相流及液氮泡沫流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液氮相变产生大量氮气,其与泡沫液混合产生泡沫,温度有所回升,最终趋于泡沫混合液温度;管路沿程压降较小;液氮射流破碎及流动过程可分为6个区域:低温液氮区、向上循环翻滚区、滞留区、泡沫与泡沫混合液混合区、致密泡沫区、泡沫混合液区。流体向下游流动过程中持续发泡;为防止管路结冰,需合理控制泡沫混合液与液氮流量。  相似文献   
13.
异波折板水解酸化-A~2O一体化反应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异波折板水解酸化-A2O一体化反应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验研究。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时,最适COD进水浓度为240~600 mg/L,最佳混合液回流比(r)-污泥回流比(R)为250%~100%。控制反应器于以上运行参数下,25±2℃所对应的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6.84%、67.55%和81.92%。当温度降至7℃时,其COD、TP和TN分别降至86.35%、50.25%和65.68%。基于实验分析结果,阐明了一体化反应器高效性的机理在于异波折板水解酸化段具有高效传质特性和A2O段具有复合式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好氧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模型的研究进展 ,包括反应器内气体流动特性、单通道反应器内的传递现象和反应动力学、通道间的热传递和反应行为的模拟 ;并指出认识反应器内的各种特性和规律对设计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导流筒内置静态混合元件的改进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MITFB)的流体力学和氧传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流化床(CITFB),MITFB上升区气体含率增大1.8—3.7倍,体积氧转移系数KLα。和氧转移效率EA值平均增大72.5%;而液体循环流量则减小了25.6%—37.0%。上升区气含率和液体循环流速可分别用Fan公式和Chisti公式预测,并求出了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光催化水质净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出了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3个主要因素:传质速率、紫外辐射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和光催化剂受光辐照的表面积,详细讨论了各类光反应器的结构与特征,并概述了太阳能光反应器的设计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推进光催化反应器研究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气增湿去湿工艺处理纳滤(NF)浓缩液,着重考察此技术用来处理浓缩液的可行性和pH值对COD、TOC、UV254和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此工艺使NF浓缩液与空气在填料表面直接逆流接触进行传热传质。用NaOH或H_2SO_4溶液调节浓缩液pH值至酸性(pH值约3和5)和碱性(pH值约9),研究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对COD、TOC、UV254和NH_3-N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浓缩液流量240 L/h、空气流量200 m~3/h时,体积传热速率和产水率分别达到236k W/m~3和8.11 kg/h。冷凝水出水水质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排放要求。此外,COD去除率在碱性条件下更高,而NH_3-N去除率随pH值增加而降低,UV254去除率受pH值的影响不大,酸性条件有助于TOC的去除。与蒸发法比较,空气增湿去湿法具有更高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于伟华  刘鹏  龙超  陶为华 《环境科学》2011,32(9):2805-2809
采用固定床吸附法研究了三氯乙烯(TCE)、 1,2-二氯乙烷(DCE)和三氯甲烷(TCM)共3种氯代烃类蒸气在疏水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LC-1上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TCE、 DCE和TCM蒸气的初始浓度、 气体流速和吸附温度均会影响动态吸附过程,随着初始浓度、 气体流速和吸附温度的增大,穿透时间变短,传质区长度增大,其中气体流速的影响最大;采用半经验数学模型Yoon-Nelson模型对吸附穿透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相关性系数R2≥0.994.  相似文献   
20.
气液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CO2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膜接触器吸收CO2 ,溶液热再生连续循环实验装置 ,评价了疏水性PP(聚丙烯 )微孔膜 ,MDEA(N 甲基二乙醇胺 )溶液及添加活化剂PZ(哌嗪 )的活化MDEA溶液吸收CO2 传质过程。结果表明 :在溶液浓度 2 5mol L ,气速0 5~ 3 0L min,液速 15~ 15 0mL min时 ,总传质系数Kov为 1 0× 10 - 5~ 3 6× 10 - 5m s(MDEA) ,1 6× 10 - 5~ 4 5×10 - 5m s(MDEA +PZ)。采用阻力层无因次关联方程模型预测Kov值 ,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基于模型和实验结果 ,将PZ的吸收行为作为溶液的活化作用 ,在计算Kov值时 ,考虑活化作用因素并归结于化学增强因子E中 ,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证明在单一醇胺组份MDEA中添加少量PZ能提高总传质系数Kov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