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7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121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1355篇
综合类   3186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289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状 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另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2.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3.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前,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实回顾一下十七大对生态文明的闸述——"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  相似文献   
994.
阳泉煤炭开采对区域植被影响范围的3S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遥感解译识别煤矿区矿地的空间分布,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以遥感植被指数为基础,对山西省阳泉市煤炭开采活动对矿区植被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周边的植被指数随着与矿区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增大的幅度与距离呈现对数曲线关系,并在400~500 m的距离开始趋于稳定。从植被条件来看,阳泉地区煤炭开采活动的影响范围是在煤矿生产区边缘往外500 m的空间区域。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不应仅限于煤矿生产区,还应往外扩展至其对周边生态和环境产生强烈影响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6.
<正>新近出版的《生命地图:缤纷还是崩溃—全球生态保护地图集》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了读者关于自然生命的困境。该图集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自然保护丛书中的第3本。它汇集了全世界数百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心血,为读者提供了数百幅精美图片,作者们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传播了生态  相似文献   
99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文明,否则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应该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代表现代社会发展形态的都市,饱受废弃物污染之苦的人口聚集地,更应该注重对废弃物的治理。如何有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什么样的治理范式是合理高效的?从环境经济的角度讲,城市固体废弃物属于准公共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因此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型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998.
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解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来看,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核心阅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步进入国家战略层次,在工业化背景下形成的传统产业理论已经不能充分解释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产业变化和演进规律,不能满足全面的产业分析的需要,也难以为宏观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在综述传统产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从产业分类、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关联等方面对产业理论进行全方位重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