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41.
实验室培养的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对Cd的急性毒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实验室20℃恒温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暴露于重金属Cd加标海水中的方法,获取日本大螯蜚1周、2周、3周及4周发育阶段的24 h、48 h、72 h、96 h和10 d的死亡率,并求其各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表明,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个体对Cd的毒理敏感性较好,但略差于野生自然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半致死浓度不存在很大的差异,2周龄个体最适宜用于毒性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442.
为探究不同采样方法对积尘负荷结果的影响,使用样方采样法和以克论净车采样法采集2018年夏季样品的数据,对北京市3个行政区的11条道路扬尘样品进行现场监测,计算不同道路类型及不同车道的积尘负荷,并对积尘负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样方采样法和以克论净车采样法的北京市夏季不同道路类型积尘负荷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次干道(0.46 g·m-2、0.99 g·m-2)>支路(0.31 g·m-2、0.88 g·m-2)>主干道(0.24 g·m-2、0.78 g·m-2);2种采样方法所得积尘负荷差异的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P=0.00<0.05)且存在线性关系;北京市夏季道路积尘负荷(0.34 g·m-2)稍高于天津市(0.24 g·m-2),低于石家庄市(1.06 g·m-2)、乌鲁木齐市(0.96 g·m-2)和西安市(0.70 g·m-2...  相似文献   
443.
污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污水可生化性的评价及测试方法,并对奎河污水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奎河污水是可生化的。这为城市污水处理厂选择污水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4.
本文以2006—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不同部门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典型污染物排放量,然后利用LMDI模型,对空气污染进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CO_2、SO_2、PM_(2.5)与PM_(10)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减少的趋势,排放的峰值多出现在了2013年,而NO_x则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其中,电力与工业部门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但对排放量贡献呈减少趋势,生活部门与交通部门污染物排放量则逐步增长,尤其是对PM_(2.5)与PM_(10)排放量的贡献不可忽视。人口与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量起到了正向拉动作用,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其效应值呈现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的趋势,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有抑制作用,其对污染物排放的效应值仅次于经济因素,而能源结构变化的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445.
比较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低浓度营养盐处理组培养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叶绿素a (chlorophyll a,Chl-a)、叶绿素c (chlorophyll c,Chl-c)和总类胡萝卜素(total coloured carotenoids,TCC)含量均低于高浓度营养盐处理组;②初始N/P比值一定(16/1)的条件下, 2种藻的光合速率变化不同,对于中肋骨条藻,低浓度处理组以单位细胞表示的光合速率从第5 d开始显著低于高浓度处理组,至试验结束时, 2组的光合速率(以O2计,下同)分别为0.031×10-4 μmol·(cell·h)-1和0.13×10-4 μmol·(cell·h)-1,以单位叶绿素a(μg)表示的光合速率与高浓度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92 μmol·(μg·h)-1和13.03 μmol·(μg·h)-1,而对于东海原甲藻,低浓度处理组的以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P源充足低N处理组的2种藻的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均高于高N处理组;N源充足低P处理组的2种藻以单位细胞表示和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速率低于高P处理组;2种藻的光合速率与胞内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③相同营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含有更多的单位细胞光合色素含量和更高的光合速率.试验从2种藻的光合特性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东海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更能适应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环境.  相似文献   
446.
氮限制对三种赤潮藻生长以及种间竞争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类别的赤潮藻类对氮(N)限制的响应,在实验室单独培养以及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N限制对3种典型赤潮微藻(中肋骨条藻、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N限制对3种赤潮藻类的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中肋骨条藻对N限制较为敏感.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细胞生长同时还受到种间竞争的明显抑制;而在3种藻混合培养条件下,种间竞争成为了藻细胞生长的决定性因素,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卡盾藻能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能产生协同抑制作用.锥状斯氏藻是一种可形成孢囊的种类,N限制和种间竞争能促进其孢囊的提前形成,并且种间竞争能显著提高孢囊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447.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是保护耕地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论文以巴彦县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识别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敏感性影响因子,并应用通径分析法,确定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单一因子的作用中土壤类型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作用强度最大,高程最弱。不同因子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正负相关关系不同,对系统安全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耕地利用系统的其他影响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共同作用也很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②各因子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共同作用是系统安全主要的作用机理,且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影响的显性特征不同;自然生态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单一作用、人文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复合作用机制显著。  相似文献   
448.
通过菌种筛选和吸附降解特性实验,分离三苯基锡(TPhT)的吸附降解菌,研究TPhT的微生物吸附降解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对TPhT具有良好的吸附降解效果.0.3~3.0 g.L-1菌体在2.0 h内对3 mg.L-1TPhT的吸附率均超过70%,最高达97.9%;5 d内对TPhT的降解率为26.4%~54.6%;其离体胞内酶2.0 h内对TPhT的降解率也高达28.1%~77.8%.K.pneumoniae对TPhT的降解发生在细胞内,降解速率的增长趋势随时间的延长而变缓,胞内酶在细胞体外对TPhT的降解在2.0 h时达最大值,完整细胞在第1 d对TPhT的降解速率最快,而第2~5 d的变化趋势较平稳.菌体对TPhT的吸附降解过程包括了TPhT的细胞表面吸附、体内外双向运输和体内降解过程.其中,表面吸附的TPhT含量随时间的增长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细胞内部的TPhT含量在前3 d快速下降,从55.9%降至17.0%,之后则趋于稳定;上清液中的TPhT含量变化趋势则与细胞内部的相反.  相似文献   
449.
原油罐清洗作业的危险性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油罐清洗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着火爆炸、中毒窒息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0.
探讨了生物活性小分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调控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还原亚碲酸盐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生物体系中加入0.1,0.4,1.0mmol/L GSH,与空白对照相比,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可分别提高55%、71%和78%,且GSH浓度在0.1~1.0mmol/L范围内与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呈正相关.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在温度35℃,pH 8.0,GSH浓度为0.4mmol/L的条件下,亚碲酸盐生物还原效率在24h内即可达到97%.采用6种不同呼吸抑制剂实验探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的电子传递路径,确定GSH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电子传递链上的加速位点为NADH还原酶、甲萘醌和FAD脱氢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