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01.
硝基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是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达标的重要基础。以浓度梯度升高法筛选到一株硝基苯厌氧降解菌Klebsiella oxytoca NBA-1。考察了该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在厌氧条件下,温度、pH值、外加葡萄糖及硝基苯初始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菌株降解硝基苯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菌株对氯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比好氧条件下慢,但降解速度更快;厌氧降解硝基苯的最佳pH值和温度和分别为8.3和30~35℃;加入0.3%~0.5%的葡萄糖可促进降解,且对300mg/L以下的硝基苯均有降解能力;该菌能将4-氯硝基苯转化为4-氯苯胺,并进一步脱氯为苯胺。研究结果可为硝基苯及含氯硝基苯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2.
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从腈纶废水及其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正烷烃的菌株C-14-1和C-14-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两者均鉴定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p.).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6,摇床转速(间接反映通气量)为250r/min,接种量为0.1%.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烷烃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降解正烷烃的能力显著,当混合烷烃中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培养11h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到93%~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0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97%~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5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85%~93%.这两菌株在实际工程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3.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 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分别为4.6、56.3、142.8和151.3 μg/L.估算了我国东海海水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生态基准浓度分别为4.6、0.1、28和0.3 μg/L.我国Cu、Pb和Cd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于东海海水生态基准.  相似文献   
604.
在黔东众多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中,八克金矿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文章在总结了八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矿物包襄体、均一测温、稳定同位素、微金分析等方法,对该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克金矿的二十多条石英脉普遍金矿化,多在1g/t以上;脉中的石英及毒砂矿物颗粒普遍较大,毒砂在富矿包内可呈大的团块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广泛而强烈;石英包襄体中普遍含CO2、硫同位素具陨石硫。上述特点均可与黔东其他脉型金矿相区别。  相似文献   
605.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海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用纳氏试剂比色法直接测定海水中氨氮的试验。试验表明,可用酒石酸钾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掩蔽剂排除海水中钙、镁离子对测定的干扰。着重对氢氧化钠溶液用量、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进行了试验,以用200g/L氢氧化钠溶液2.5mL,纳氏试剂1.5mL,显色25min为最佳测定条件,并对水样中的盐度影响作了考察。氨氮质量浓度在0.01mg/L—0.4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mg/L;平行样相对偏差为9%,加标回收率在91%—108%之间;相对盐度为10—32的海水可以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606.
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伟  陈清锦  张兰芳 《生态环境》2004,13(4):497-499
研究了耐寒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在冬季水温3—7℃的低温条件下,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生长停滞期,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在此条件下却具有明显的生长能力,并且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量最大可达0.34g;实验结果同样显示了伊乐藻在低温条件下对TN、TP和CODCr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对TP的去除效果要比对TN和CODCr的去除效果好;从实验结果还可看出,伊乐藻在水温高于4℃时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从这一点就可说明伊乐藻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且其抑制能力与水温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7.
黑斑原鮡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西藏稚鲁藏布江中的黑斑原鮡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斑原鮡个体绝对生殖力r为14l~2 162粒,平均727粒;相对体长生殖力r/L为10.22~117.36粒/cm,平均43.26粒/cm;相对体重生殖力r/W为3.24~27.01粒/g*平均II.79粒/g;r、r/L与年龄、体长、纯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r/W卵巢重、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r=-619.8699 4.6497W. 96.5101W. 16.5507M 2.6143p,经卵径分布频数图推断,黑斑原鮡为不分批产卵鱼.  相似文献   
608.
日本沼虾三种细胞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溶酶体及内质网的变化.从精原细胞到精子,生精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渐增多,结构渐趋复杂化,并形成衍生物,参与精子顶体的形成.溶酶体从初级溶酶体逐渐形成次级溶酶体,其中包括包裹溶酶体及溶噬体;部分溶酶体构成精子顶体的一部分.精子发生的全过程中,未见典型的粗面内质网(RER),仅见泡状粗面内质网(VRER);滑面内质网只在精原细胞期出现.支持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为支持作用,使生精细胞有一个适宜的发育场所;二为营养作用,为生精细胞的发育提供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609.
不同温度胁迫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饲养水温从20℃升至32℃,然后在30min内降至20℃,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密度(D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升高后下降,6h时出现峰值,3d后趋于稳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2)在24h内将饲养水温从20℃降至8℃,其DHC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OD和CAT先增加后下降,在d1出现峰值;而MDA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在d3出现峰值,但总的来说,MDA的含量均高于0h处理组;(3)在24h内水温从20℃升至32℃,其SOD和CAT在温度变化6h后呈升高趋势,而后逐渐下降,DHC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均明显低于0h处理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中华绒螯蟹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代谢失衡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10.
研究了不同浓度(0、35、70、140和280 mg·L-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和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SDS浓度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总体表现为低浓度(≤70 mg·L-1)下受诱导而高浓度(≥140 mg·L-1)下受抑制、暴露时间延长则活性下降的趋势,肝胰腺SOD对高浓度SDS(≥140 mg·L-1)胁迫比鳃SOD更为敏感。2种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总体相似,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鳃CAT活性受诱导或受抑制程度均低于肝胰腺。肝胰腺和鳃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大体分别表现为上升—下降和下降—上升—下降,肝胰腺ACP对SDS胁迫高度敏感,暴露24 h时即出现显著受诱导现象(P0.05或P0.01),对SDS胁迫具有指示作用。肝胰腺和鳃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两者分别在48和24 h时达最大值,肝胰腺GSH主要在抵御较低浓度SDS(≤140 mg·L-1)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鳃GSH含量在24 h内极显著升高(P0.01),鳃GSH比肝胰腺更容易受诱导。由此可见,克氏原螯虾可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及物质代谢来抵御SDS胁迫,且多数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而肝胰腺ACP和鳃GSH对SDS胁迫敏感,可作为SDS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