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132篇 |
基础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11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基于GIS杭嘉湖平原土壤氟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分析了浙江省杭嘉湖平原13个县市的土壤氟含量,以GIS软件平台为基础,利用克里格插值法揭示了该地区土壤全氟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按照土壤全氟指数法评价杭嘉湖平原土壤氟的健康质量.结果表明:全氟含量的空间分布是中、东部比西部的高,与土壤母质、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质地等关系密切;整个研究区域土壤全氟含量较低,大多在200~300mg/kg之间,有23.7%的土壤全氟含量低于200mg/kg;其中又以余杭的土壤全氟含量最低,均在100mg/kg以下. 相似文献
212.
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数值仿真了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的尾气污染扩散,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在没有其他通风方式的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近地面;运动汽车后方会形成1条高速风带,对隧道内污染物纵向扩散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13.
214.
采用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FCM)挖掘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信息,以实现污染程度分类数的自动获取,确保类别划分的合理性,真实地反映重金属污染的空间聚集特征.以江苏省南京市炼油厂及生活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中Cr、Cd、Ni、Pb、Zn、Cu重金属浓度值,首先运用自适应FCM对浓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利用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揭示污染的空间聚集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自适应FCM算法比传统聚类算法能更合理地划分重金属污染程度,挖掘出样本潜在的污染信息,可为分析污染成因及土壤环境治理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5.
216.
这是一篇国外考察报告,介绍了蒙古东南部地区由碱性一次碱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的中生代碱性杂岩体及其与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与蒙古毗邻的中国境内寻找类似的磁性杂岩体及其与有关矿床的可能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17.
森林类型对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西南山地阔叶林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柳杉林的土壤表层有机碳(SSOC)进行了测定,并用地统计学理论构建了3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的SSOC半方差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SSOC含量差异性显著,表现为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柳杉林,SSOC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相关性显著;天然阔叶混交林的SSOC空间相关性最强,次生林次之,人工林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最明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异均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的等值线较密,梯度变化急剧,天然次生林次之,人工林等值线稀疏,梯度变化不明显。总之,不同森林类型对SSOC含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18.
根据渤海常规监测站的站位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用来处理渤海表层总氮数据的改进的Cressman插值(MCI)方法。由渤海常规监测总氮数据反应的污染状况设定污染物浓度的两种理想分布,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利用MCI方法插值得到的误差比传统的Cressman方法、Kriging方法和Local Polynomial(LP)方法更小,验证了MCI方法的有效性。实际实验利用交叉验证方法来计算插值的误差,并用MCI方法插值出2009年和2010年共4个月份的表层总氮空间分布,为渤海污染状况分析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19.
本文以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区别于传统放射性(La)的新的钟摆型(Lb)海面数据采集航线方案,同时基于对变分分析插值方法(DIVA)参数的校正,构建了温排水海面监测试验的最优化应用模式。在两种航线方案数据采集基础之上,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克里金法(Kriging)、基于变分分析的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拟合,分析不同结果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通过保留采样点的实测数据验证表明,Lb采集航线中的各方法误差绝对均值和均方差均低于La航线0.02左右,DIVA法误差绝对均值和均方差在Lb中均低于其他方法0.03以上;对基于遥感影像的交叉验证表明,Lb中各方法误差绝对均值在0.2~0.4之间,La在0.5~0.8之间,DIVA法在Lb中误差均值达到最小,为0.27。结果表明,钟摆型海面数据采集航线与基于变分分析插值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的抑制了自然增温对温排水监测的影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20.
基于三维空间插值技术的某场地中总石油烃污染分布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总石油烃在场地中的扩散分布规律,立体呈现其污染分布特征,选择华北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三维空间插值软件EVS-Pro建立地质模型和污染插值模型,对C16总石油烃(脂肪族)(以下简称总石油烃)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位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总石油烃最高值是DB11/T 811—201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11.71倍;场地内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和水平迁移能力,在空间中的迁移分布特征与生产历史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三维插值模型构建的插值结果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污染分布,更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总石油烃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