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1.
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法处理土壤,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样品中11种全氟化合物,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方法在0.100μg/L~1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当取样量为2.0 g时,方法检出限为0.1 ng/g~0.4 ng/g。实际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7.2%~106%,测定6次结果的RSD为6.6%~17.3%。  相似文献   
412.
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15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PFASs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700 μL水样、300 μL甲醇至1.5 mL聚丙烯进样瓶,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直接进样800 μL至在线固相萃取流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十通阀切换将洗脱的PFASs转移至分析流路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分析总时长22 min,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31~1.20 ng/L,纯水高、中、低浓度加标样品回收率为7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14.0%(n=6)。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手动固相萃取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可满足地表水和末梢水中PFASs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13.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PM2.5中二元羧酸类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来源、液相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昼夜共采集46个PM2.5样品,并对二元羧酸类SOA(包括二元羧酸、酮羧酸与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羧酸、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14.
更正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本刊2013年第5卷第5期刊登文章《HPLC-ESI-MS测定地表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方法》一文,基金资助项目为: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9112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7022);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091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384)及江苏省环保科研基金(201128),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415.
为探究全氟己酮及其与CO2、N2协同下的抑爆能力,通过改变全氟己酮用量和CO2、N2的压力来观测其对甲烷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单喷CO2和N2不能实现对甲烷的完全抑爆;而单喷全氟己酮能实现对甲烷的完全抑爆;全氟己酮与CO2或N2混合喷出有利于全氟己酮完全汽化、提升其抑爆能力;与N2混合,抑爆所需的全氟己酮最小量由23 mL下降到17 mL,与CO2混合,阻爆所需全氟己酮最小量从23 mL下降到5 mL,全氟己酮与CO2混合使用的抑爆能力强于全氟己酮与N2混合使用的抑爆能力。全氟己酮/CO2的协同抑制机理在于全氟己酮产生的自由基F会优先替代氧气产生的O参与基元反应,CO2作为第3体参与反应会优先阻断OH的放热反应,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互补关系,从而更好地抑制和阻断甲...  相似文献   
416.
全世界饮用水中均检出多全氟化合物(PFCs),从而引起了公众讨论与监管机构的关注.本研究对象为位于太湖流域的某饮用水处理厂,从源头水、出厂水到龙头水中调查14种典型PFCs的两季变化情况.冬夏两季在原水及龙头水中检测到∑PFCs平均浓度分别为131.3 ng·L-1与214.7 ng·L-1,其中浓度较高的PFCs为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酸(PFHxA)与全氟丁烷磺酸(PFBS),夏季长链PFCs占比明显增高.原水管道及供水管道中由于管道沉积作用及管壁微生物吸附作用对长链PFCs去除率最高达到22.7%,在PFCs浓度更高的原水管道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而整个饮用水处理工艺中传统处理单元对PFCs去除几乎无效,预臭氧氧化相关前体物造成了长链PFCs不降反增的现象,仅有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依靠物理吸附及生物吸附最为有效,达到35%左右的去除率.最后对太湖流域整个饮用水系统中的PFCs对人类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现有PFCs均为较低健康风险,但由于太湖流域PFCs污染情况逐年恶化,我国应重视太湖流域PFCs的后续调查研究并加强预防其污染,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