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282.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83.
284.
近年来,水体中全氟烷基酸的暴露、来源和去除受到国内外关注,关于植物对全氟烷基酸单一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水体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等复合污染治理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选取鸢尾(Iris tec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金鱼藻(Phragmites australis)和眼子菜(...  相似文献   
285.
本文针对重庆主城区4个采样点PM2.5中羧酸开展研究,通过GC-MS分析,定量分析了16种饱和脂肪酸、21种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二元羧酸等多种物质的浓度水平,进而对羧酸的季节变化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羧酸日均总浓度为130.42~1953.79 ng·m~(-3),一元脂肪酸和二元羧酸在各采样点浓度差异显著.一元脂肪酸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961.97 ng·m~(-3)),冬季最低(49.24 ng·m~(-3)).饱和脂肪酸中偶数碳优势明显,以C_(16)(棕榈酸)和C_(18)(硬脂酸)最为丰富.二元羧酸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季最高(432.04 ng·m~(-3)),春季最低(64.57 ng·m~(-3)).二元羧酸以丙二酸、丁二酸和戊二酸为主.细菌活动和烹饪油烟对一元脂肪酸具有较大的贡献,光化学氧化作用则对二元羧酸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86.
为了弄清我国重要水系长江三峡库区水中的全氟有机物污染现状,从重庆上游至宜昌的不同江段和武汉地区采集江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联机系统选择离子法(HPLC/MS-SIM,PFOSm/z=499,PFOAm/z=413),测定了水样品中的PFOS和PFOA含量。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库区江水和武汉地区地面水中均广泛存在着PFOS和PFOA污染。个别地区水样品中PFOS含量大于10ng·L-1,PFOA含量甚至高达111ng·L-1和298ng·L-1。这些结果提示,该水系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着PFOS或PFOA污染源。  相似文献   
287.
气溶胶水溶性有机物(WSOC)中二元羧酸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BF3 /丁醇酯化衍生反应 GC/MS分析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有机物 (WSOC)中二元羧酸 (乙二酸、丙二酸和丁二酸 )的测定方法 .其相应酯化产物乙二酸二丁酯、丙二酸二丁酯和丁二酸二丁酯的线性范围为 1× 1 0 - 5mol·l- 1— 1× 1 0 - 2 mol·l- 1,精密度分别为 1 6 7% ,3 0 4 %和 5 2 8% ;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1 9× 1 0 - 7mol·l- 1,1 1×1 0 - 7mol·l- 1和 1 2 5× 1 0 - 6mol·l- 1.并实测了北京市秋、冬两季乙二酸、丙二酸和丁二酸的平均浓度水平 ,分别为 4 44ng·m- 3 ,4 0ng·m- 3 ,30 2ng·m- 3 .  相似文献   
288.
用浸涂法制备飘浮负载型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辛烷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方佑龄  赵文宽 《环境化学》1997,16(5):413-417
以空心玻璃球为载体,用浸涂法制备飘浮负载型TiO2薄膜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分光光度法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及负载量进行了表征,并以辛烷为石油中烷烃的代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经不同时间光照后,辛烷残留的百分含量,经1h光照能降解辛烷90%以上。  相似文献   
289.
阻垢分散剂的研究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详述了各类分散阻垢剂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论述了在各个发展阶段使用的主要阻垢剂的种类及其合成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同时本文还就阻垢分散剂在国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90.
采用溶胶凝胶-超声混合法制备了铈/二氧化钛/石墨相氮化碳(Ce/TiO2/g-C3N4)异质结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晶相、活性基团和光吸收性能,并考察了可见光下该催化剂对模拟全氟辛酸(PFOA)废水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Ce/TiO2/g-C3N4分散性好,粒径小于20 nm,金属Ce的掺入及TiO2/g-C3N4异质结的生成,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复合,使复合光催化剂禁带宽度减小,光吸收范围增大,光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在pH值为2,PFOA浓度为4 mg·L-1,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1的条件下,可见光照射180 min后,可降解94.4%的PFOA,脱氟率为38.6%.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522 h-1.通过HPLC-MS分析降解产物,同时结合氟元素物料平衡的计算结果,认为降解机制主要是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PFOA吸附至表面带有大量正电荷的催化剂表面后,在光生空穴和活性自由基的作用下,以自由基机理逐步脱去CF2生成短链的PFCAs,同时生成氟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