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1259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部浸信会通过了一项全球变暖的决议,对现在盛行的认为人类要对此现象负主要责任的科学观点提出质疑,并警告说,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越来越多,将损害穷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992.
全球环境问题的进展和日本的对策GlobalEnvironmentalProblemsandJapaneseCountermeasures¥TakehikoOotaAbstract:GlObalenvironmentalproblemsincludea...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大气污染气象潜势预报方法和兰州市大气污染气象潜势预报系统。通过2001年9-12月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检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对首要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对兰州空气质量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994.
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之一濮阳为例,对环境空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濮阳市的臭氧生成对VOCs浓度比较敏感,VOCs各组分的平均浓度表现为含氧有机物烷烃芳香烃烯烃炔烃,乙烯和丙酮是浓度水平最高的2种物质,对VOCs浓度贡献分别为11. 3%和10. 5%; VOCs各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量表现为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烯烃烷烃炔烃。OFP排名前三位的是乙醛、乙烯和甲苯,其对臭氧生成的贡献量超过了总量的三分之一;制定关键物质选取原则,筛选出濮阳市VOCs的关键种类; VOCs及其关键种类与气温和风向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濮阳市VOCs关键种类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化工生产和溶剂涂料挥发等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相似文献   
995.
长三角北部沿海城市2018年大气VOCs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于2018年4—9月在连云港市不同功能区进行了VOCs苏玛罐采样,分析了57种PAMS物种和15种醛酮化合物.结果表明,工业区VOCs浓度最高(54.51 μg·m-3),其次是城区(52.59 μg·m-3),郊区浓度最低(43.98 μg·m-3).不同功能区的VOCs组分占比类似,都为醛酮(39.29%~45.94%) > 烷烃(27.61%~33.15%) > 芳香烃(15.99%~20.25%) > 烯烃(6.49%~7.39%) > 乙炔(0.55%~0.85%).连云港市PAMS组分浓度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季节变化趋势在连云港市城区和郊区基本一致,各组分浓度水平则是城区和工业区较为接近,明显高于郊区.醛酮类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为丙酮和2-丁酮,与我国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相比也处在较高水平,季节变化趋势在连云港市所有功能区均呈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夏季居中的情况.采用MIR系数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不同功能区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都是芳香烃(39.18%~46.63%),醛酮(23.90%~29.89%)其次.OFP排名前十物种表明,在连云港市控制正己烷、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芳香烃和丙酮、2-丁酮,可以有效控制O3生成.甲苯/苯比值在2左右表明连云港市交通源对大气VOCs贡献显著,由异戊烷/TVOCs比值可知城区和郊区汽油挥发源贡献明显大于工业区,甲醛/乙醛比值在1左右表明连云港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都符合城市地区的特征,从苯/甲苯与二甲苯/苯比值散点图发现连云港市大气老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96.
2017年10月、12月在宝鸡市城区开展了共29d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在线监测,共测出102种VOCs,分别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估算了宝鸡市各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s),筛选出生成O3与SOA活性最大的VOCs成分.结果表明:宝鸡市秋季和冬季TVOC的浓度分别为(68.62±21.85)×10-9和(42.44±16.62)×10-9,总OFPs分别为185.49×10-9和126.00×10-9,总SOAFPs分别为3.26,0.65μg/m3.秋季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为烷烃(21.83×10-9)和芳香烃(13.37×10-9),分别占TVOC的31.82%和19.49%,乙烯、反-2-戊烯和甲苯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而在冬季,烷烃(17.34×10-9)和炔烃(8.81×10-9)是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分别占TVOC的40.85%和20.75%,乙烯、丙烯、乙炔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优先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的排放是宝鸡市秋冬季抑制O3和SOA的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电厂增温可能导致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小型化问题,对小网目(网目77μm)采集的象山港国华电厂排水口附近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动物(包括浮游幼体、卵与仔鱼),优势种18种,年平均丰度为27690.0ind/m3.该海域主要由中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组成,且个体体长以<1000μm中小型浮游动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体长<500μm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在各月份和各断面均最高,平均丰度占总丰度比例>58.2%;体长500~1000μm占比>34.8%;而体长>1000μm所占比例仅为7%.经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群落结构具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但不同断面的空间结构无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显示,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判别种有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砂壳虫(Difflugia sp.)等.电厂增温导致大型浮游动物(>2000μm)全部远离排水口0.2km断面(D02断面),主要幼体类群的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则在增温海域分布较均匀,几乎不受影响.而一些高丰度小型浮游动物,如砂壳虫、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大量聚集于排水口,使D02断面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达35704.1ind/m3.多样性分析显示,海域增温与种类数(S)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而与Shannon指数(H')、Pielou均匀度(J')、Simpson指数(D')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据回归方程斜率计算,每增温1℃会导致浮游动物H'、J'、D'和S分别降低5.4%、5.0%、3.8%和2.9%.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新疆地区植被活动与昼夜增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气象数据,定量研究了新疆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生长季日间最高气温(Tmax)、夜间最低气温(Tmin)变化趋势及植被对非对称性累积昼夜增温的时滞响应,通过二阶偏相关分析了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昼夜增温均呈非对称性,昼夜增温空间异质性显著,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67倍,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59倍,伊犁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2.67倍,伊犁地区昼夜温差缩小趋势显著.植被对非对称性昼夜累积增温时滞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平均滞后时间为(0.97±0.93)个月和(0.91±0.95)个月.南疆、北疆及伊犁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及草甸草原植被受日间增温的影响,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受夜间增温影响显著,夜间增温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999.
海峡西岸清洁岛屿秋季VOCs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为夯实国内海岛背景点VOCs监测,研究海峡西岸清洁岛屿平潭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探索化学二次生成对清洁岛屿O3的影响,于2018年秋季,对平潭大气VOCs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平潭2018年秋季VOCs浓度为1.94~52.12 μg·m-3,平均值为15.54 μg·m-3,烷烃占比最高(66.02%),乙烷为浓度的最大物种,达到6.82 μg·m-3.平潭秋季VOCs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表现出典型的人类活动相关性.经比较甲苯/苯(T/B)可知,平潭秋季VOCs来源主要是交通排放及燃料蒸发.利用正交矩阵分解(PMF)源解析发现,汽车尾气(72.8%)、船舶排放(12.4%)、生物质燃烧(8.7%)、工业排放和溶剂使用(3.5%)和燃料蒸发(2.6%)是平潭VOCs的五大来源.平潭秋季VOCs的O3生成潜势(OFP)差异较大,其中,烯烃(62.6%) > 烷烃(24.7%) > 芳香烃(12.7%).当平潭O3属于VOCs控制型时,控制大气中烯烃的浓度可一定程度上防治平潭O3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以上海市某发酵类生物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排放的苯、甲苯、二甲苯、苯酚、甲醇、甲醛6种VOCs的扩散规律进行模拟,采用最大增量反应(MIR)与风险评估四步法分别对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使用ArcGIS软件实现人体健康风险的可视化.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制药企业排放的甲苯与二甲苯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度较高,分别占47%和29%;通过呼吸途径产生的居民致癌风险为7.04×10-7,低于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非致癌物质引起的健康风险较小,远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因此,本研究中发酵类生物制药企业排放的VOCs不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但需考虑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并应控制企业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