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862篇
综合类   1705篇
基础理论   477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13篇
灾害及防治   19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41.
生物资源在减轻农业草害中的作用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资源在减轻农业草害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开发生物资源防治农业草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42.
江西农田鼠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国勤 《灾害学》2001,16(3):38-43
农田鼠害是江西农业生物灾害中的主要灾种之一,它具有发生面积之、造成损失重、灾情越来越严重的特点,本文在回顾了江西农田鼠发生概况的基础上,简述了农田害鼠的种类、分布、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鼠害成灾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农田鼠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3.
上海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警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上海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监不系统是以实时气象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了评判分析,反映了农业气象灾害,接着,基于Activex的Web/GIS平台展示灾害的分布,并通过Internet网络,提供了多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244.
在农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生态产品潜力巨大,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本文从农业生态产品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联关系出发,认为增强农业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有助于农业节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当前阶段,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受到政策体制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为此,需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分阶段、分区域、分主体、分渠道推进农业生态富民的基础能力建设,由点及面在全社会形成协同推进农业生态富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45.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调研数据,构建包含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功能活动和自由程度的可行能力框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水平对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社会机会、政治参与和心理感受等福利状况的改善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逆城镇化倾向。其中,职业培训、子女上学情况和政治参与状况的改善对降低逆城镇化倾向的影响最为明显,表明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群体的福利诉求已经从早期的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转变为社会机会和政治参与。农业转移人口不仅关注自身的社会机会,同时还关注下一代的社会机会,表现为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为子女争取更好的上学条件提升代际的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的分组计算表明,福利对逆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对于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群体更为显著。高收入群体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导致其对于福利的诉求更强,因此福利水平改善可以明显降低其逆城镇化倾向。而低龄化群体大部分为第二代农业转移人口,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更接近于城市,留在城市的意愿强烈,因此其福利水平改善也可以显著降低逆城镇化倾向。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剥离和户籍绑定的福利制度,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对城市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应针对重点福利诉求和群体制定倾斜性政策,重点解决职业培训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优先满足高收入和低龄化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市福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246.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县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从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两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功能形态包含作物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护三种形态,空间形态包含景观格局和数量分布两种形态;(2)耕地利用转型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3)实证发现,房县、长阳县、建始县、来凤县等4县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空间形态转型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郧县和咸丰县则是空间形态转型存在促进效用而功能形态转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4)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秭归县、恩施市和巴东县等6县市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均存在促进效用,竹溪县、利川市、宣恩县和鹤峰县等4县则均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论文还从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和土地工程技术、完善耕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7.
含氟废气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惠权  陈欣其 《化工环保》1996,16(2):98-101
叙述了某厂氢氟酸生产过程排出的含氟废气对厂区周围水稻和蔬菜的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防止农业环境氟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8.
大规模的农业扩张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地区发生剧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197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长季各月气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农业扩张程度,探究LUCC对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指导农业发展规划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76—2008年农田面积逐步增加,生长季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1976—2001年生长季气温的上升趋势不稳定,气温变化程度较大;2001—2008年,农业扩张放缓,生长季气温上升趋势显著,且上升趋势一直增加,气温变化比上一时期更稳定;且这两个时期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9.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农户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厘清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动机,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北省391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从事意愿与行为影响路径的基本假设,并利用OLS方法分析市场收益和政策激励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优势分析法评估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交互效应检验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收入预期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与行为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焚烧秸秆惩罚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有积极影响,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有促进作用;收入预期与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在影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盈利信心;另外,政策激励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应该做到约束与激励并行,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政策的科学设计与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250.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城市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划分其阶段类型,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排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排序: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辽宁与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仅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2)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黑龙江省西南、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辽宁省中部及南端,农业现代化的高值区分布在哈—大—齐—绥沿线的松嫩平原;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新型城镇化水平居于东北三省前列,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绥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首位;(3)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强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略低;耦合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及以长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小范围圈层区域;仅哈尔滨与沈阳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多数城市处于高强度、中高强度拮抗耦合与轻度、中度失调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