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9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533篇
综合类   4217篇
基础理论   780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461篇
社会与环境   706篇
灾害及防治   33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461.
《中国环境监测》2017,(2):81-81
2017年3月24日,《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在浙江省宁波市组织召开《中国环境监测》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审会。针对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刊发的137篇论文,采取编辑部初筛、专家分组评审、综合审议等形式,依据优秀论文评选标准,按论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科学、论述规范、结论准确的要求,最终评选出18篇优秀论文,占刊登论文总数的13%(详见表1)。编辑部将在网站和期刊上公布优秀论文题目及作者,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462.
乌鲁木齐河作为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水源地,在生态保护和城市供水中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研究乌鲁木齐河水化学特征及水环境质量,于2016年4—10月逐月对乌鲁木齐河6个采样断面进行地表水样采集,获取水样41个,对主要离子(K~+、Na~+、Ca~(2+)、Mg~(2+)、Cl~-、HCO_3~-、SO_4~(2-))浓度及pH、DO、TDS、CODMn、TN、TP、NH3-N进行监测分析,探讨了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了乌鲁木齐河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河水域年离子总量平均值为213.27 mg/L,属弱矿化度水,年离子总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沿主河道由南向北逐步增加的趋势。主要阴离子为HCO_3~-和SO_4~(2-),主要阳离子为Ca~(2+),水质类型为Ca~(2+)-HCO_3~--SO_4~(2-)型。2016年河水年内不同时期TDS平均浓度排序为:9月10月4月5月6月8月7月。对水化学离子含量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除Ca~(2+)、HCO_3~-外,其他离子含量在各月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SO_4~(2-)浓度在年内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主要离子含量基于空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N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乌鲁木齐河的水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63.
以沈阳2013—2015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差异及时间变化上分析了沈阳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外围O_3浓度高于城市中心;O_3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O_3浓度最高,冬季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峰值出现在14:00;O_3浓度出现明显"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高于工作日O_3浓度,夜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64.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465.
基于污染指数与ArcGIS的聊城市耕地OCPs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8 km×8 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划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六氯苯和七氯等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状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以此判断OCPs的污染程度。对7种OCPs在各样点中的含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应用ArcGIS8.3,以污染评价结果为数据支持,进行OCPs污染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OCPs污染程度依次为DDTs>狄氏剂>七氯>艾氏剂>BHCs>异狄氏剂>六氯苯,总体变异程度依次为DDTs>狄氏剂>异狄氏剂>BHCs>七氯>六氯苯>艾氏剂。各OCPs空间分布没有固定的变化趋势;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水平存在地域差异,以临清市污染最为严重,其他各县市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466.
杭州城区春节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组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系统(AIM-URG9000D),考察了杭州城区春节期间PM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范围,探讨了这些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NO-3、NH+4是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全部水溶性组分的33.3%、28.4%、19.4%;强致癌物质NO-2浓度为2.07μg/m3,远大于膜采样结果;NO-3与SO2-4的质量比为0.85,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正逐步加重;各水溶性离子有着各自不同的日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NH+4与NO-3、SO2-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1;K+、Cl-、Mg2+3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烟花爆竹燃放期间,PM2.5浓度急剧上升,Cl-、SO2-4、K+、Mg2+浓度分别达到燃放前的18、6、53、76倍。  相似文献   
467.
郑州市 PM2.5和 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郑州市2013年PM2.5和PM10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郑州市各国控站点的PM2.5和PM10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郑州市PM10和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新标准规定的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 PM10和PM2.5月均值峰值出现在1月和10月,谷值出现在8月,各月PM2.5的超标天数都大于PM10。PM10和PM2.5冬季的日均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呈双峰型,夜晚浓度整体高于白天;PM2.5春、夏、秋三季日变化呈单峰型,PM10夏季和秋季呈单峰型,春季呈双峰型。 PM2.5和PM10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M2.5和PM10浓度的比值(p)10月最高。  相似文献   
468.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涌流域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与珠三角土壤背景值相比,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u、Zn、Pb、Cd、Cr分别超标11.38、3.32、1.81、19.45、3.20倍;底泥中的Cu、Zn、Cr、C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5~0.964)。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中的Cd为偏重污染,Cu、Zn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属中等,主要是由Cd的含量过高引起。  相似文献   
469.
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SO2、NOx、CO本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是中国华东区域背景站点之一,可代表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背景状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区域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选取福建武夷山背景站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主要气体污染物(SO2、NOx、CO)为期1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各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各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监测期间SO2、NOx、CO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5.1、409.8 μ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三者日变化幅度均很小,呈现出单谷型分布型态,说明武夷山背景点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2与NOx浓度相关性较好,与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具有一定的正相关,NOx与CO浓度在秋季和冬季的相关性较好,且二者与温度的负相关性较好。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SO2全年最大浓度峰值主要来自北方采暖季燃煤排放的远距离输送影响,NOx、CO全年最大值则源于生物质燃烧的远距离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470.
2003年都匀市区各小学校园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市区的小学校园声环境质量状况分为清静型、扰闹型、持续吵闹型和断续吵闹型共4种类型。到2012年,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断续吵闹型校园消失,持续吵闹型小学校园的数量则明显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