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养分再吸收对植物养分收支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至关重要,研究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下优势植物的养分再吸收特征对于深入理解海岛植物适应性和海岛陆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西沙群岛的热带珊瑚岛生境,以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e)两种代表性单优乔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叶片性状和养分再吸收特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养分再吸收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抗风桐的比叶面积(288.59 cm2·g-1 vs 150.42 cm2·g-1)和叶片氮磷比(11.39 vs 2.97)显著高于海岸桐,但叶碳含量、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碳氮比和木质素氮比均显著低于海岸桐,说明抗风桐的适应策略偏向于资源获取,海岸桐则偏向于资源保护。抗风桐和海岸桐的成熟叶片氮磷比均小于14,表明其生长主要受氮限制。抗风桐和海岸桐均具有相对较高的氮再吸收效率(60.28%和 52.64%)和较低的磷再吸收效率(49.75%和 30.73%),表明二者均趋于采取较保守的氮利用策略。抗风...  相似文献   
22.
千年桐与毛竹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6年生千年桐人工林中按5种分解模式(模式A:千年桐叶100%;模式B:毛竹叶100%;模式C:千年桐叶50%+毛竹叶50%;模式D:千年桐叶75%+毛竹叶25%;模式E:千年桐叶80%+毛竹叶20%)进行千年桐、毛竹凋落叶及其混合分解的野外模拟试验,分析千年桐与毛竹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微量元素钠(Na)、钙(Ca)、锰(Mn)、镁(Mg)、锌(Zn)及有机碳(OC)的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模式叶凋落物分解1年后TN、TP、TK、OC和Na、Ca、Mn、Mg、Zn的释放量大小并不一致,不同元素释放量在5种分解模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5种混合分解模式下,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强活性区均出现在5~10 cm土层,其中蔗糖酶活性比较为模式E>C>A>CK>D>B,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为模式E>CK>B>D>A>C.80%千年桐叶+20%毛竹叶的配比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作用比较明显,在实际的人工林栽培中,可考虑以千年桐和毛竹4:1的比例进行毛阔混交林的营造,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两种树种的共同生长.图2表2参37  相似文献   
23.
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桐壳由于含碳量高,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之一,这是农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考察了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规律,以及在不同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溶液pH值等条件下,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希望能为桐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含苯胺废水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桐花树是我国主要的广布种红树植物,具有泌盐性。通过胁迫实验,研究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单质汞(Hg0)胁迫的响应,以期了解红树植物吸收和富集气态汞的机制。结果表明:气态汞胁迫造成桐花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上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总之,虽然Hg0胁迫可增加桐花树幼苗叶的膜质过氧化程度,影响其生理代谢活动,但其叶片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来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对Hg0的抗性。  相似文献   
25.
Cd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砂培实验研究了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在含Cd0.05-100μg/L系列海水培养液(盐度为10)中的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当培养液中Cd浓度低于0.5μg/L时,随Cd浓度的增加,桐花树幼苗的生长加快,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均有所提高,而抽条水势则略有下降。而当高于0.5μg/L时,桐花树幼苗的生长减缓,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抽条水势则迅速升高。不同Cd浓度下,桐花树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变化不大,但膜脂过氧化作用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红树植物桐花树对Cd金属有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26.
以长江流域氮循环为研究对象,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的4种情景,预测了2050年长江流域的氮循环在不同驱动因子作用下的未来变化趋势,并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1970—2010年期间,长江流域氮输入量增加了5倍,长江向河口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DIN)通量增加了8倍,流域土壤中的氮已经达到饱和并且氮过剩量持续增加,流域对氮的截留率下降,水体输送的DIN通量增加,区域氮循环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预测在2050年,在采取积极措施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在消极应对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继续增加,从而加剧河口和近海地区水体的污染程度.非点源氮输入将是长江溶解态无机氮输出通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输入为主,其次为禽畜粪便氮输入,贡献率最低的是点源污水氮输入.情景预测及源解析研究表明,2050年长江流域-河口/海湾氮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减少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赣江-鄱阳湖流域及岷江流域的化肥及畜禽粪便排放,2050年要实现长江水系水质全面达标,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需要削减29%,其中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削减40%,汉江流域削减43%,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削减31%.从子流域尺度制定氮污染管理策略更适用于流域-河口/海湾系统框架下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