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选用石墨板作为三维电催化装置的阳极、不锈钢板作为阴极,以活性炭颗粒作为粒子电极进行反应,研究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草铵膦农药废水的效果;并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初始浓度、pH值和粒子电极用量等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浓度为300 mg·L-1,反应时间为90 min,极板间距为4 cm,pH值为5,电流密度为31.5 mA·cm-2,粒子电极的用量为3.08 g·L-1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3.48%。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通过减小粒子间距改善电荷传质效果;电流效率的提高也促使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62.
刘洁  董书岑  张文博  陆薇 《环境工程学报》2018,12(10):2855-2863
为探究竹基活性炭对土壤的修复及改良效果,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出竹基活性炭,分析其孔结构特性,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添加量(0%、10%、20%)的竹基活性炭对土壤性质、土壤重金属含量、植物株高和生物量以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竹基活性炭添加量的升高,土壤pH和有机质逐渐上升,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明显。其中,添加量高的竹基活性炭对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的去除率可达94.8%、82.1%、87.7%。添加竹基活性炭可增加百日草株高及生物量,其根和茎叶部分的重金属浓度有所降低,表明竹基活性炭吸附土壤重金属性能显著。同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不同竹基活性炭添加比例的土壤中的铜离子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5 9,相对分析误差RPD大于10,模型相关性好,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563.
范拴喜  张楠  孙旻涵  侯宪东 《环境科学》2024,45(8):4870-4882
为了筛选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对宝鸡市典型铅锌矿和冶炼厂区优势植物进行调查、采样和分析,初步筛选出一种潜在的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采用土培盆栽试验观测其在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胁迫下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抗氧化酶(SOD、 CAT、 POD)和其他生理指标(MDA、脯氨酸)的响应特征,再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并确定了其对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以期为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发现聚合草对Pb、 Zn和Cd的富集量、富集系数(BCF)和转移系数(TF)均满足国际上超富集植物指标限值要求,是一种潜在的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土培盆栽试验显示,随着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胁迫梯度的提高,聚合草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直至胁迫梯度大于等于Ⅳ时,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紊乱;蓖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低促高抑”现象,而胁迫过高则激发了自身其他保护系统使得毒害减轻而升高;另外,与CK相比,聚合草和蓖麻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各自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聚合草和蓖麻叶片中的SOD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聚合草叶片中CAT酶活性先升后降的趋势,呈现“低促高抑效应”,而蓖麻叶片中CAT酶活性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聚合草叶片中POD酶活性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蓖麻叶片中POD酶活性先升后降低再升高;聚合草叶片中MDA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蓖麻叶片中MDA含量总体呈上升特征;此外,各胁迫梯度之间,聚合草和蓖麻的SOD、 CAT、 POD、 MDA及脯氨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聚合草对Pb、 Zn和Cd的富集量、 BCF和TF均可以达到超富集植物指标限值要求,是一种潜在的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种质资源,能作为Pb、 Zn和Cd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564.

基于湖泊生态修复理论和已有工程案例成果,提出了新建人工湖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即通过生境条件优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构建,同时定期观测调试和维护管理,形成以沉水植物为核心,具有较强抵抗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以西北某新建人工湖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构建了水生态系统,该人工湖运行1年后主要水质指标(除TN外)基本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湖内广泛分布有光叶眼子菜、黑藻等5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形成了较稳定的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65.
中国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莎草科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描述.根据果皮纹饰的差异,可将二属划分为两个类型:类型Ⅰ,具网状纹饰;类型Ⅱ,具网瘤状复合纹饰.在类型Ⅱ中,根据每一网眼中的瘤状突起数目及是否具小疣状附属物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网、单瘤亚型和网、复瘤亚型.研究结果表明: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上述二属种间区别的依据.该研究对于探讨莎草科属间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66.
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级物种,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良好结构的指示物种.林下灌草层片是东北虎、东北豹所食猎物的主要生境和食物来源.因此调查中国吉林珲春地区次生林、林...  相似文献   
567.
林晶  陈景文  张思玉  蔡喜运  乔显亮 《环境科学》2008,29(9):25422547-2547
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常用缓冲溶液对解草唑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解草唑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其水解速率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Bronsted酸碱催化理论推导了所用缓冲溶液对解草唑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溶液对解草唑水解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加快了解草唑的水解速率.而且不同缓冲盐体系的缓冲催化能力也不同,同一缓冲盐体系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缓冲催化能力也不同.其中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表现出最大的催化作用.通过建立基于缓冲因子校正的以温度和pH值为变量的方程,预测了模拟天然水体中解草唑的水解半减期,结果表明其水解半减期为7~790 d.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H 8-10),解草唑通过乙酸乙酯基团水解生成解草唑酸.  相似文献   
568.
苦草对不同浓度氮净化效果及其形态转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沛芳  王超  王晓蓉  薛艳  杨爱 《环境科学》2008,29(4):890-895
为研究不同营养程度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选择长江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水体中典型沉水植物苦草作为研究对象,在2006-09-07~2006-09-22期间开展了7种氮浓度条件下,苦草对水体氮的净化效应及氮在植物体内累积分布规律研究,并分析了水体中氮形态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期内苦草在氮浓度低于60.0 mg/L范围内表现为对水体中氮较强的净化作用,且对总氮的净化效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但是当水体氮浓度大于80.0 mg/L时,苦草对水体氮净化的贡献无明显的规律性.氮在植物体内的累积与水体中氮浓度相关,但其在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分配规律与浓度的差异无关.水体中氮的形态转换与总氮浓度相关,水中氮浓度低于20.0 mg/L时,氨氮浓度迅速降低,但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氨氮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表明苦草对不同氮浓度条件氮净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影响.  相似文献   
569.
为研究淡水湖泊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退化湿地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武昌湖湿地菰草根际水体、根际土壤、根下湖泊沉积物3组环境样本,提取样本微生物基因组DNA,并利用16S r DNA基因进行454高通量测序,共得到优质序列17 051条,产生2 062条OUTs。结果表明:武昌湖退化湿地菰草根际具有较为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涉及15门48属,其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主要门类;菰草根际不同微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Chao、ACE指数及OTUs均呈现根际土壤湖泊沉积物根际水体的变化特征。探究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菰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退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0.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对于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而锰可能是沉水植物菹草恢复过程中的营养限制性因子之一. 采用浅水湖泊(武汉汤逊湖和南湖)沉积物培养菹草,研究外源Mn(Ⅱ)对菹草生物量,w(总叶绿素)及铁、锰吸收量〔m(Mn)和m(Fe)〕的影响. 结果表明:Mn(Ⅱ)对菹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添加Mn(Ⅱ)和不添加Mn(Ⅱ)的菹草上述各项指标值差异显著;无论是否添加Mn(Ⅱ),菹草茎叶m(Mn)与m(Fe)均呈高度正相关,菹草对Fe和Mn的吸收未表现出拮抗作用,且在菹草生长周期内,其茎叶锰铁比〔w(Mn)/w(Fe)〕保持在0.03~0.07的较低水平,与陆生植物对Fe和Mn的吸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