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25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基于紫外辐照/硼氢化钾/亚硫酸氢钠(UV/KBH4/NaHSO)3体系下对活性艳红X-3B进行还原脱色反应,重点探讨了该体系下还原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反应机理,考察了硼氢化钾和亚硫酸氢钠的摩尔比(B/S)、辐射光强对其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发现,UV/KBH4/NaHSO3处理染液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初步推测光助硼氢化钾和亚硫酸氢钠还原活性艳红X-3B的脱色反应是SO2-参与的自由基反应;脱色反应的B/S最佳摩尔比为1:30;增加辐射光的强度对染液的还原脱色反应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2.
环境因素对B10铜镍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交流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测试,考察了温度、pH值、Cl-含量等因素对B10铜镍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60℃范围内,温度升高,B10腐蚀加速;B10在强碱性环境中的腐蚀受到OH-的抑制;Cl-含量升高阻碍氧化膜的生成,降低B10的耐蚀性;海水流速高于3 m/s后,B10耐冲刷腐蚀的能力急剧降低,且含砂海水的冲刷对该材料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93.
袁强  李辉  吴迎秋 《环境科技》2010,23(4):10-12,1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MCM-41分子筛,通过XRD,N2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MCM-41分子筛作为吸附剂,以罗丹明B溶液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吸附脱色实验,考察了吸附时的pH值、温度、浓度、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较宽的pH值范围(3~9)和低温(5~20℃)时,MCM-41分子筛对于罗丹明B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每克吸附质量可达到113~141mg。  相似文献   
894.
B4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TiAl金属间化合物为烧结助剂对B4c陶瓷进行活化强化烧结,制备出B。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阻抗、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耐海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在60d的浸泡过程中,海水对B4c复合材料的腐蚀主要表现为对材料中TiB2相的腐蚀,腐蚀过程可分为海水中有害粒子对材料表面氧化膜的穿透、海水对TiB2相腐蚀及TiB2相表面氧化膜重新生成3个阶段,材料的耐海水腐蚀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芫花素的含量。在SinochromODS—BP(5μm,250×4.6mm)色谱柱上,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4nm。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11=6),回收率92.5%以上。该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896.
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勇  陈超  张晓健  刘尧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许欢 《环境科学》2008,29(11):3049-3053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醇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采用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均有效,但吸附法的效果更好;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 μg/L,不含有其他类型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去除;当原水中geosmin、 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浓度<30 ng/L,不含有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 μg/L,geosmin、 2-MIB浓度>30 ng/L时,需要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150 μg/L,或者土嗅素、 2-MIB的浓度>100 ng/L时,需要根据致嗅物质组成特点,选择预KMnO4氧化或者粉末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去除.  相似文献   
897.
耐盐菌GTY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耐盐菌GTY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的最佳脱色条件,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盐菌GTY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能够适应较宽范围的pH值以及污染物负荷,当pH值在7~9之间,活性艳红X-3B初始浓度在600mg/L以下,GTY菌液生长期在对数末期时脱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24h脱色率能达到90%左右。同时考察了GTY的不同初始接菌量对活性艳红X-3B脱色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的初始接菌量可以提高脱色速率,但是一定时间后,初始接菌量对最终脱色效果并无太大影响,兼顾节约成本和脱色效果选择最佳初始接菌量为5%。  相似文献   
898.
桑楠  云洋  侯丽  李广科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15-2320
采用动式熏气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7、14、28和56 mg·m-3)吸入对大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Ⅱ-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水平、神经元胞内游离Ca2 浓度以及即早基因c-fos和e-ju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O,可造成海马组织Ⅱ-1β(p<0.01)和TNF-α(p<0.05)水平显著增高,但低浓度下(7、14 mg·m-3)作用较为明显;so2可显著增加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上调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结果从整体水平上说明了SO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效应,并提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与炎性反应、钙离子稳态及即早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99.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0.
1 泡沫灭火机理 石化行业易发生可燃液体火灾即B类火灾,燃烧物主要是石油产品,使用普通的水无法有效地灭火,需要使用能有效扑灭油类火的泡沫灭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