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5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4194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240篇
环保管理   725篇
综合类   8648篇
基础理论   2764篇
污染及防治   1586篇
评价与监测   626篇
社会与环境   185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生物膜技术是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的关键,但关于不同生境氨氮浓度和悬浮污泥协同作用下形成的生物膜特性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推流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发现在高氨氮浓度下生长的生物膜具有较高的污泥量和厚度,但低氨氮浓度生长的生物膜具有更高的厌氧氨氧化菌丰度((4.91±0.65)×109 拷贝数·g−1,P<0.05)和厌氧氨氧化比活性(6.53 mg·(g·h)−1)。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Candidatus Brocadia是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中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在两类生物膜上的丰度未有显著差异;在低氨氮浓度生物膜中Candidatus Jetten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氨氮浓度的生物膜,但Candidatus Kuenenia的丰度则相反。综合分析发现,厌氧氨氧化菌种的附着生长与悬浮污泥群落多样性的初始定殖有关,而低丰度菌种的分布则受不同生境的影响,该结果表明不同氨氮浓度和悬浮污泥类型的选择对生物膜的协同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2.
为提高进入琵琶湖水体水质和有效恢复并保持琵琶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日本滋贺县10家下水道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脱氮除磷深度处理工艺。湖南中部净化中心目前规模为26.85万t/d,采用缺氧-好氧循环硝化/反硝化(AO)、厌氧-缺氧-好氧(AAO)和多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硝化/反硝化(SMAO)3种深度处理工艺。AAO工艺是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二级生化工艺,AO、SMAO工艺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实例。AO、AAO工艺采用内循环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SMAO工艺采用无内循环的多段进水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AO、SMAO工艺采用化学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约50 mg/L。AAO工艺采用化学和生物组合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降低到约30 mg/L。AO、AAO工艺出水BOD、CODMn、SS、TN和TP均值分别约为0.9 mg/L、5.2 mg/L、99.5%、78.0%和98.1%。SMAO工艺出水TN约为2.5 mg/L,TN去除率提高到91.6%,其他指标和AO、AAO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3.
为了解苯并三唑(BTA)在水-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通过批实验方法研究了BTA在华北平原土样(GSS13)中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土壤投加量、溶液初始pH以及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土壤对BTA的吸附速率较快,之后随着吸附点位的减少,吸附逐渐变慢;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对BTA的平衡吸附为非线性吸附,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随着土壤投加量的增大,单位质量土壤吸附BTA的量减少,可能原因是所选土壤对BTA的吸附存在"固体浓度效应"。溶液的pH通过改变BTA的存在形式和土壤表面的带电性而影响吸附,当溶液pH在BTA的pKa2(8.6)附近时,土壤对BTA的吸附效果最好。此外,溶液中共存阳离子对土壤吸附BTA有不同的影响, Na+对吸附影响不明显,而不同浓度Ca2+对BTA的吸附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污泥预处理强化厌氧水解与产甲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传统厌氧消化因水解瓶颈而导致有机物转化甲烷产率低下。选择适当工况对污泥实施预处理可同时实现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破稳和污泥微生物细胞破壁,从而释放出较多溶解性COD(SCOD),使有机物水解变得容易进行,最终导致甲烷产率大幅提高。本研究通过热水解(T=150℃,t=30 min)、超声波(P=500 W,t=2 h)、碱解(pH=13,t=2 h)和酸解(pH=2,t=2 h)等4种预处理方式对原污泥实施最优工况预处理,分别获得了50.9%、39.1%、31.0%和22.4%的COD溶出率。对预处理后污泥进行传统条件下(SRT=20 d)厌氧消化,分别获得了53.6%、40%、26.8%和24%的甲烷产率(mL/g VSS)增量。同时,预处理后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亦大大增加。缩短SRT(10 d)会导致传统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急剧减少,但是,污泥预处理却非常有利于甲烷产率的提高,因此可通过外在预处理方式来逾越内在厌氧水解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5.
太湖西山碧螺春茶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湖西山碧螺春茶园典型坡地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坡度、土地利用等自然地理特征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并对照NY 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中给出的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除Hg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达到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碧螺春茶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8,表明其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尚清洁,污染等级为警戒级,主要污染物为Hg.  相似文献   
146.
以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新运粮河为对象,开展了微曝气生物滤池(BAF)-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SL)工艺的河道旁路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BAF-MSL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明显,TN去除率达到了87.56%,TN水质指标能够满足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要求。BAF段和MSL段分别较好地完成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中新型固相碳源的加入保障了MSL系统的持续高效的反硝化能力。工艺工程对TP和有机物也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7.69%和35.99%。新型固相碳源的加入为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增强了MSL系统的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147.
碳酸钙和海泡石组配对水稻中Pb和Cd迁移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组配改良剂LS(碳酸钙+海泡石)对农田土壤重金属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Pb和Cd的影响,在湘南2个矿区(矿区A和矿区B)附近污染稻田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的LS (0、2、4和8 g/kg),并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1)施用2~8 g/kg的LS能使矿区A和矿区B土壤pH值分别增加1.11~1.95和1.61~2.31个单位,能使矿区A和矿区B土壤中Pb和Cd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18.6%~62.7%、15.7%~37.1%和38.6%~66.7%、0~76.6%。(2)LS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矿区A糙米中Pb和Cd含量降低9.4%~35.6%、56.1%~66.8%;矿区B糙米中Pb含量降低14.4%~36.6%,而Cd含量变化不明显。(3)LS对水稻中Pb和Cd在各部位之间的转运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Pb和Cd从茎叶到谷壳的转运系数最大,说明水稻茎叶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最强。(4)LS添加量为8 g/kg时,Pb和Cd从谷壳到糙米的转运系数最小,且糙米中Pb和Cd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8.
植物修复有许多优点,但当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时,通常修复效率较低。研究了添加外源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镉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富集Cd的影响,以及3种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Cd形态及小飞扬草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有机酸强化小飞扬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为247 mg/kg时,种植15 d后,3种有机酸均提高了小飞扬草根和地上部Cd含量,强化效果:草酸>柠檬酸>苹果酸,10 mmol/kg草酸的加入使小飞扬草地上部分Cd含量达最大值77.21 mg/kg,比对照组提高87.72%。加入有机酸使土壤pH从7.65下降至6.01~7.45,BCR三步提取法分析土壤Cd形态结果表明,酸溶态Cd含量增加,残渣态Cd含量减小。加入20 mmol/kg苹果酸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根细胞膜透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加入5、10和20 mmol/kg的柠檬酸、草酸和5、10 mmol/kg的苹果酸均显著增加了小飞扬草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减小了根细胞膜透性。说明添加3种外源有机酸能强化小飞扬草修复Cd污染土壤,利用外源有机酸很有可能成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9.
以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材料,研究了酶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重金属去除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α-淀粉酶质量浓度0.2%、pH 3.5、反应时间12 h为最佳淋洗修复条件,Cd、Cr、Cu、Ni、Zn去除率分别为82.36%、75.02%、38.38%、34.69%和57.54%,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Cd >Cr >Zn >Cu >Ni.酶作为土壤的组成部分,利用酶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降低环境风险,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0.
考察系统负荷(以COD计)为11.36 g·(L·d)-1时,6种不同进料频率下,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温厌氧共发酵过程中产气量、气体组分、SCOD、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变化,旨在明确进料频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结合单一VFA的产甲烷动力学特性,探明系统不稳定的原因。结果表明,进料频率较高时,进料周期内系统的气体组分、SCOD和pH无明显变化,产气量呈线性增长,且基本无VFA积累。随着进料频率降低,进料初期过快的水解酸化导致SCOD和VFAs浓度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而导致pH和甲烷含量波动明显。当进料频率为1 次·d-1时,系统中pH降至7.5,甲烷含量降至45.4%,丙酸占总有机酸的比例最高可达87.9%。相比乙酸而言,丙酸在甲烷化过程中存在的延滞期(1.21 h)及较低的甲烷化速率(5.01 mL·h-1)可能是导致存在丙酸积累的低频进料系统中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