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070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2075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395篇
评价与监测   25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大连市区大气气溶胶的无机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连市的两个采样点从2002年4月至12月三个期间的气溶胶的三种粒径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区气溶胶中PM10质量浓度约占TSP的50%,PM2.5质量浓度约占TSP的30%;8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冬季的SO42-、NO3-、NH4 在各种粒子中含量高于夏季,沙尘暴期间各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较低;11种常见元素在细粒子中的含量比粗粒子中的含量高,春季各种粒子中的元素含量要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282.
EEC标准针对生态敏感地区出水总氮排放要求达到10-15mg/l,利用生物反硝化是使出水达到该标准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淹没式滤池进行反硝化能使出水达到该排放标准并且布局紧凑。大部分的磷和SS在化学预处理中被去除,而氮和溶解性有机物在生物滤池中被去除。对经过化学预沉淀的污水利用后置脱N和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试验的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是可行的,试验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淹没式滤池中进行,一个是下向流反应器,一个是上向流反应器。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两者的出水NO3-N浓度低于5mg/l。  相似文献   
283.
为研究兰州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实时在线监测仪器TH-300B (GC-MS/FID)等多种设备联用,于2021年7月开展为期1个月的综合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ρ(TVOCs)为99.77μg·m-3,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炔烃和卤代烃占比较小,各组分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前10种物质贡献率占57.3%,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前10种物质贡献率占93.10%,以芳香烃和高碳烷烃为主,其中,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对OFP和SOA贡献最大.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污染来源解析,其中工业溶剂源(22.25%)、油漆涂料源(21.70%)和机动车尾气源(16.25%)是研究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基于污染源排放清单法,2017年兰州市VOCs排放量为94761.6 t,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56.70%和18.03%.因此解决兰州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实现O3和PM2.5协同控制,应以工业溶剂排放和机动车管控为主,重点减少VOCs中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香烃化合物排放.  相似文献   
284.
序列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好氧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不需另加氮磷营养物质,当进水CODCr为911~3280mg/L时,在曝气16h条件下,出水CODCr在350mg/L以下,BOD5在80mg/L以下,SS在150mg/L以下,皆达到生物制药工业废水二级排放标准。本文还对好氧SBR法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5.
廖岩  兰竹虹  陈桂珠 《生态环境》2007,16(5):1449-1454
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属于乔木红树植物,它对不同盐度的生理反应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拒盐红树植物红海榄Rs在盐胁迫下各种生理反应的研究,分析了各种生理现象与盐度之间的关系,这对红树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中国南海岸耐盐红树树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评估盐胁迫的生态重要性。通过对Rs用不同的盐度的水3个月的处理,发现Rs根、茎、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盐度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与盐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盐度高于40时,Rs茎、叶的膜脂质过氧化破坏显著加强,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明显增加,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93)。随着盐度的升高,Rs各器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增强。根据实验结果,Rs能够在高盐度(50)下存活3个月。在盐度为20~30时,Rs在生理生态上表现对盐环境的适应性。当盐度高于40时,Rs的生理表现较为敏感,膜脂质氧化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286.
贾陈忠  王焰新  张彩香 《环境科学》2012,33(10):3495-3500
采用凝胶色谱技术研究了光催化氧化处理过程中垃圾渗滤液DOM 6种组分的分子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DOM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04以下,平均在104以上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HIB和HIN,仅占渗滤液DOM总量的20%左右.其余组分大多位于(1~10)×103之间,低于500的组分含量很少.说明垃圾渗滤液DOM是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黄腐酸类物质为主,难以生物降解.光催化处理过程中渗滤液DOM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逐渐变宽,多分散系数D逐渐增大.HOB、HIB、HIA以及HON组分在光催化处理后,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减小;其中HOB减小最为明显,由初始的(4~25)×103,减小为72 h的(0.4~1)×103之间.而HOA和HIN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增加趋势,其中HOA增加最为明显,在垃圾原液中分布于(2~20)×103,在72 h光催化处理液中位于(20~50)×103之间.随着处理时间延长,DOM各组分的RID信号均降低,说明其浓度下降.整体上看,渗滤液DOM各组分均发生了明显光催化转化.  相似文献   
287.
二氧化钛涂覆材料对甲苯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彭义  李昭  田地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09-711
在自制的模拟小室中对二氧化钛涂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玻璃、瓷砖和日光灯这3种常见材料表面涂覆了二氧化钛,并以甲苯为模型化合物,测试了3种材料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3者对甲苯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是有实用前景的光催化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288.
镉胁迫下红树林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根箱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镉(Cd, 0~50 mg kg-1)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生长的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秋茄沉积物中DOC和DON含量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DOC含量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10 mg kg-1和30 mg kg-1时分别达到谷值(0.134 mg g-1)和峰值(0.190 mg g-1).除了R5层(30 mg kg-1 Cd处理时DOC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土层的对照组DOC含量均高于Cd处理组的DOC含量. DON含量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5 mg kg-1和20 mg kg-1时分别达到谷值(0.075 mg g-1和0.081 mg g-1),在10 mg kg-1和30 mg kg-1时分别达到峰值(0.117 mg g-1和0.138 mg g-1).这表明沉积物中的DOC和DON在低浓度的Cd胁迫下可与Cd相互作用,降低Cd的有效性,反映秋茄对低浓度的Cd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高浓度的Cd胁迫可能刺激秋茄根系分泌和改变土壤微环境.与非根际层土壤相比,根际层的DOC和DO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89.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8年7月对南通市区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分析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共检出100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8. 18±23. 63)×10-9,各物种体积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卤代烃>烯、炔烃;芳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等是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利用PMF模型解析得到VOCs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排放与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排放和生物源排放。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