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1 毫秒
301.
采用模拟UV-B辐射增强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叶片化学组成及其凋落后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强的UV-B辐射使青冈凋落叶中的N、K和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4.9%、29.8%和9.7%(P<0.05),使凋落叶中的C∶N、木质素∶N和C∶P比分别显著降低了60.5%、61.7%和8.5%(P<0.05),对C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随后1 a的分解过程中,生长期间接受增强UV-B辐射的凋落叶分解得更快,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期间接受增强的UV-B辐射促进了P元素的释放,减缓了N元素的富集,对K元素释放无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UV-B辐射增强背景下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302.
蚕沙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沙中含有多种有用的化学成分,其用途广泛、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从蚕沙中可以提取叶绿素、果胶、植醇、叶蛋白等多种化学物质。简介了蚕沙的化学组成和保存方法,详细论述了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果胶、植醇、叶蛋白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最后得出开发蚕沙资源应该变单一提取个别产品为分级提取多种产品,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可大大提高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3.
四川盾叶薯蓣种植概况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四川省盾叶薯蓣生产基地和薯蓣皂素生产企业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大力发展盾叶薯蓣生产、建立盾叶薯蓣规范化种植基地的优势,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盾叶薯蓣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的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04.
病源性早衰生理指标与小麦条锈病的马尔柯夫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锈病病害蔓延导致冠叶感病早衰、致使小麦减产的生产实际,采用控制性盆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感染锈病后对活性氧代谢系统、直光合功能的影响,筛选具有预测性能的生理指标作为发病程度的预测标准,应用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以单叶光合速率的异常变化的大小作为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指标具有宏观模糊性,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方法简单易行,拟合率较高,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研究结果分别在锈病危害的预测、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05.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6种常绿树种(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乐)的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并用SPSS,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6种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但有着不同程度的趋旱适应;(2)叶的解剖性状在属间,种间和种群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青冈和石栎的种内差异较大,反映出它们对环境变化有较强响应能力;(3)叶片的不同解剖性状在属,种类和种群间的变化并不同步,其中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等性状差异突出,反映它们更易受环境的饰变,是生态适应性状,而海,上角质膜,特别是下表皮厚度等性状差异较小,显示出这些性状的稳定性,可以认为是系统演化性状;(4)苦槠,青冈具有较厚的叶片,栅栏组织,角质膜和发达输导和机械组织,苦槠还具有复表皮,表现出对旱化生境的适应;甜槠尽管具有复表皮和较厚的叶片,但这是海绵组织增厚的结果,是对中生生境的适应;小叶青冈和细叶青冈具有较垢叶片和栅栏组织,角质膜厚度居中等特点,可能是对中山凉湿生境的。图版1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306.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彩叶林为川西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探索川西地区常见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采用尼龙分解袋法研究常见彩叶物种葛罗枫(Acer grosseri)、落叶松(Larix kaempferi)、青榨槭(Acer davidii)、元宝枫(Acer truncatum)、...  相似文献   
307.
连栽障碍是制约中国南方地区桉树Eucalyptus(桉属植物)人工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让桉树人工林经营备受争议。根际土壤是植物与环境交互最为频繁的区域,正确评估多代连栽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环境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影响,对于解决桉树人工林连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新造林(T0)、萌芽1(T1)、萌芽2(T2)、萌芽3(T3)代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各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结构及含量特征,同时对有机官能团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多代连栽对土壤有机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大致相同,酯、芳香族以及酚醇类物质占比较大,醛、多糖类物质及碳酸根离子占比较小。但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代次(T2、T3)林分土壤的红外吸收谱图2 929、3 423、3 620 cm-1处,峰面积积分显著高于T0、T1处理(P<0.05),这主要是由于酚、醇类以及脂肪烃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而引起的。主成分分...  相似文献   
308.
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城市不透水路面雨水径流(pavement runoff,PR)和绿地雨水径流(greenland runoff,GR)中DOM组分特征及其来源上的区别,应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er,FT-ICR-MS)对两者的DOM分子化学多样性进行表征,并从DOM分子化学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分子累计到达饱和状态下,PR-DOM的分子累计数量(12498种)远大于GR-DOM(7015种),其分子分布(150~750)比GR-DOM(150~850)更为集中,且相对分子质量普遍小于GR-DOM;②根据分子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PR-DOM和GR-DOM的组分及来源存在明显差异.PR-DOM组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主要成分(CHOS)中含有大量可能来源于人为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磺酸...  相似文献   
309.
凋落叶在高山森林河流中的分解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而且与森林养分流失以及下游水体环境密切相关,并可能受到冬季雪被变化和土壤季节性冻融的影响,但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高山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一个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的质量损失特征。经过一个冬季(162d)的分解,康定柳、高山杜鹃、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分别完成了初始干重45.5%、18.9%、26.4%和23.8%的分解;除康定柳凋落叶质量损失在融化期最大外,其余3种凋落叶均表现为冻结初期最大;康定柳、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质量损失与河流水环境的平均温度和正积温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与河流流速和硝态氮显著正相关,而与河流pH显著负相关;高山杜鹃凋落叶质量损失除与HCO3-含量显著相关外,与河流水温及其它水质特征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森林河流流速及水环境特征显著影响了凋落叶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影响程度受到凋落叶特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310.
雪女 《绿色视野》2014,(5):64-66
正到祁门县与到安徽其他地方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当地人用来招待你的不是清香淡雅的绿茶,而是香高色艳的红茶。对于品茶,我不是行家里手,但饮用红茶和绿茶的感觉还是迥然不同的。如果说绿茶有高山流水般的东方远古清韵,那么,红茶则有浪漫典雅的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