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中含氮污染物种类繁杂,危害巨大,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多孔碳的复合材料(LDH/C)具备记忆效应、结构可调性、阴离子可交换性等优势,在去除水体中含氮污染物方面极具潜力.根据2015年以来LDH/C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LDH/C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LDH/C去除含氮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2.
陈跃卫  申哲民 《环境化学》2022,41(2):673-682
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项高效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含氮有机物污染物在SCWO中总氮(TN)去除的规律,本研究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方法,构建了41种含氮有机污染物在SCWO中TN%与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子化学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其最优QSAR模型结果为TN%=8...  相似文献   
33.
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培养装置,开展了太湖流域典型河流水体含氮物消减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氮和氨氮消减速率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P<0.05),消减速率分别为(280.6±180.0)~(1458.8±725.7)mg/(m3·d)、(35.2±3.7)~(343.6±88.4)mg/(m3·d),但硝态氮消减速率(44.3±7.6)~(521.2±19.2)mg/(m3·d))无显著的空间差异性(P>0.05).微生物作用下氮素消减速率为95.0~733.1mg/(m3·d),分别占含氮物总消减速率和总负荷的12.9%~50.3%和2.0%~13.4%,非微生物作用下氮素消减速率为180.0~996.7mg/(m3·d),占含氮物总消减速率和总负荷的49.8%~87.0%和7.4%~25.7%,说明污染物进入水体,短期内微生物作用对含氮物消减速率的贡献较低.氮素消减速率与TN、NO3-、SS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说明TN、NO3-、SS在一定程度上是氮素消减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太阳光/TiO2体系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内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氧化降解过程,考察了氧化降解过程中总可溶性蛋白、多糖、UV254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7h处理后,太阳光/TiO2体系对水样中的DON降解率为29%,且降解过程中TN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而NH4+和NO3-的浓度明显增加;氧化过程中,总可溶性蛋白和多糖的含量明显减少,去除率达48.6%和54.5%.水样的浑浊度、UV254和DOC也有不同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35.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自燃倾向性,研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揭示和表征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的内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巴拉普库利亚、张家口、龙固、埠康等7个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表面特性、微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煤自燃性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表面性质参数随变质程度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微晶结构阶段性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且煤Cdaf为90%左右是转折点;随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内部微晶结构排列逐渐有序化,芳香环深度缩合,脂肪层结构含量减少,煤自燃性减弱;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中羟基、羰基、烷基醚和芳香醚等官能团的含量均逐渐降低,这些官能团数量的差异决定了煤内在自燃性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就不同层次准好氧填埋渗滤液的氨氮和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呈现稳定下降的规律.在试验58周时,上、中和下层渗滤液中氨氮的浓度分别降至45.6、329和820 mg/L,下降率分别为86.5%、81.7%和72.8%;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上、中和下层总氮浓度.分别由开始的2 2cr7、3 511和5 751 mg/L降至313、240和1228 mg/L,星稳定下降的规律,可以看出,准好氧填埋结构对氨氟和总氮去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The cometabolic roles of glucos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colorization of an azo dye, Reactive Black 5, by yeast isolates, Debaryomyces polymorphus and Candida tropical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ye degradation by the two yeasts wa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yeast growth process and glucose presence in the medium. Color removal of 200 mg dye/L was increased from 76.4% to 92.7% within 60 h to 100% within 18-24 h with the increase of glucose from 5 to 10 g/L, although the activity of manganese dependent peroxidase (MnP) decreased by 2-8 times in this case. Hydrogen peroxide of 233.3 μg/L was detected in 6 h in D. polymorphus culture. The cometabolic functions of glucose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uld be also confirmed by the further color removals of 95.8% or 78,9% in the second cycle of decolorization tests in which 7 g glucose/L or 250 μg H202/L was superadded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200 mg dy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