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含氮气体(NH_3、N_2O、NO)排放的数据十分缺乏,尤其是NO,因其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在以往的研究中甚少涉及.本研究以东北某大型污泥生物干化厂的连续流强制通风槽式污泥生物干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考察不同通风策略下干化效率以及含氮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当污泥初始含水率约50%时,采用前期供氧为主、中期温度控制为主、后期以除湿和散热为目的的通风策略,可以明显加快污泥干化速率(试验组在第11 d时的含水率为36.6%,对照组为42%),提升干化效果(最终含水率试验组为33.6%,对照组为37.6%),减少氨气累积排放量5%(试验组氨气累积排放为208 mg·m~(-3),对照组为219.8 mg·m~(-3));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当量[试验组每吨干物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eCO_2)为3.61 kg·t~(-1),对照组为3.73 kg·t~(-1)].但NO累积排放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5.9%(试验组为1.9g·m~(-2),对照组为1.6 g·m~(-2)).  相似文献   
52.
Mechanism of Cu(Ⅱ) adsorption inhibition on biochar by its aging proces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Biochar exposed in the environment may experience a series of surface changes, which is called biochar ag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char aging on Cu(Ⅱ) adsorption, we analyze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before and after biochar aging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coupled to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X) and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 and then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ging process on Cu(Ⅱ) adsorption by batch experiments. After the aging process,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aromatic ethers and other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 surface increased, while carboxyl groups slightly decreased. Thus, over a range of pH,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Ⅱ) on the aged biochar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new biochar,indicating that when biochar is incubat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n the dark, the aging process may inhibit Cu(Ⅱ) adsorption. Meanwhile, the di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changed through the aging process, which may b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biochar aging process inhibits the Cu(Ⅱ) adsorption. Carboxyl groups became more easily dissociated at low pH(3.3–5.0),and the variation of maximum adsorption capability(qm) of Cu(Ⅱ) on the old biochar was enlarged.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he aging, making them and carboxyl groups more difficult to dissociate at high pH(5.0–6.8), and the variation of qmof Cu(Ⅱ) on the aged biochar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53.
从土壤中筛选1株能够降解间二氯苯能力的菌株,鉴定为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该优势菌最佳生长条件为:降解时间48 h,菌液接种量10%,pH=7,温度25℃。以间二氯苯为模拟有机废气,采用生物滴滤器接种土壤短芽孢杆菌的方法对其进行生物处理。结果表明,在空床停留时间为90 s、进气浓度为1 000 mg·m~(-3)、进气负荷为60 g·(m~3·h)~(-1)条件下,间二氯苯的去除率可以维持在85%以上。生物滴滤器稳定运行后,菌体表面官能团发生改变,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菌株通过逐步加氧羧化后开环降解间二氯苯;对菌株再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生物膜中Brevibacillus agri占比达69.39%,并可以良好生长。研究可为间二氯苯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NaOH改性活性炭的表面特征及吸附甲醛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NaOH改性活性炭(AC)的表面官能团变化特征及其吸附甲醛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AC表面的羧基、酚羟基、内酯基等官能团均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对AC表面的清洗作用最大,能将AC表面的杂质基本清除,此时AC表面羧基、酚羟基、内酯基和羰基浓度均达到最大;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30%时,改性AC吸附甲醛的效果最好;改性AC表面酚羟基浓度的大小与改性AC吸附甲醛气体穿透时间的长短呈正比.  相似文献   
55.
采用H2O2浸渍的修饰方法对ACF进行化学改性,并利用氮吸附等温线和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的方法对ACF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在反应床上开展吸附实验,由此测定改性前后ACF脱除VOC(甲苯作为VOC的代表物)的效果,同时考察氧气、温度、水蒸气等因素对ACF脱除甲苯的影响。研究发现,改性使得ACF样品比表面积和孔容略有降低,但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吸附甲苯的能力也因此增强。当模拟烟气中O2浓度为5%时,ACF脱除VOC效果达到最佳,超过5%之后,氧的促进效果不再明显;温度40℃为最佳吸附温度;当烟气中加入水蒸气时,ACF对VOC的脱除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6.
李孟  吴思  张斌 《环境工程学报》2012,6(6):1817-1822
以腐殖酸和纳米Fe2O3为对象,着重研究了腐殖酸分子在纳米Fe2O3表面的吸附过程中的疏水效应,借助红外光谱和热重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腐殖酸吸附前后的疏水性随溶液环境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离子强度为0、0.005、0.01和0.05 mol/kg,pH从7变到12时,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pH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pH从7升高到10时,亲水性降低,疏水性增强;当pH从10升高到12时,亲水性增强,疏水性降低。当离子强度为0.001 mol/kg,pH从7变到12时,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亲水性降低,疏水性增强。当pH为定值,离子强度变化时,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不断变化,曲线呈现出波动趋势,亲、疏水性在交替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说明,对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亲疏水性起主要影响的官能团可能是亲水性的羟基—OH、羰基CO和疏水性的CH2烷烃。  相似文献   
57.
Na2S·HNO3改性活性炭对水中低浓度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流蒸煮、微波焙烧的方法改性活性炭,通过Boehm滴定法、TG和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Boehm滴定表明:改性活性炭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TG曲线中的多个失重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增加;FT-IR谱图上500~720 cm-1范围内新峰的出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  相似文献   
58.
大连地区植物生长期大气湿沉降中氮的质量份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农业的发展,如燃料燃烧、氮肥生产、固氮植物的培育和畜牧业的集约经营等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使得大气氮沉降量不断增加.氮沉降的增加,已造成了一些地区河口、海口和江湖等水域氮富集和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而氮的输送以湿沉降为主,因此,大气湿沉降氮元素的研究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59.
<正>2014年7月29日德国和奥地利计划向ECHA提议将4种含氮杂环和氧杂有机锡类化学物质列为高度关注物质:2-苯并三唑-2-基-4,6-二-叔丁基苯酚(UV-320)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UV-328)2-乙基己基10-乙基-4,4-二辛基-7-氧-8-氧杂-3,5-二噻-4-十四烷酸锡(DOTE)2-乙基己基10-乙基-4-[[2-[(2-乙基己基(氧基)-2-氧代乙基]硫基]-4-辛基-7-氧代-8-氧杂-3,5-二噻-4-十四烷酸锡(MOTE)。  相似文献   
60.
利用自制的烟雾腔系统使臭氧光解产生OH自由基,启动甲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粒子,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研究甲苯SOA与氨反应形成的含氮有机物,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产物溶液在205和270nm处的吸光度,探究光照时间、甲苯、氨、臭氧浓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含氮有机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机酸铵和咪唑类产物的生成浓度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甲苯、氨和臭氧的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当臭氧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光解生成的高浓度OH自由基能够使甲苯光氧化产物变成更多的挥发性化合物,从而不利于含氮有机物的生成.水分子的增加会使臭氧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浓度减少,从而导致有机酸铵和咪唑类产物的生成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这为研究人为源SOA颗粒中含氮有机物棕色碳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