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邹丽  董向军 《安全》2007,28(11):10-12
本文主要从原料、生产、储存到运输各环节,分析了异噻唑啉酮的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性,采用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2.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酮和丁酮的方法。废气中丙酮和丁酮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其丙酮回收率为91.6%~103.5%,丁酮回收率为90.2%~104.3%,当采样体积为30L,丙酮和丁酮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1mg/m3。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3.
在实验室测定了环嗪酮有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在直径为2cm长为30cm的玻璃管中的淋溶移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环嗪酮在pH为5、7、9三种不同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5179.3、2413.9、866.4天;在东北黑土、江苏黄棕壤、浙江黄壤与江西红壤四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3、9.6、77.1和120.3天;在上述四种土壤中的移动速率次序为东北黑土<江苏黄棕<浙江黄壤<江西红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环嗪酮在试验区土壤中的淋溶性能极高,施药后半月内即可淋溶到60~120cm深的土层中,淋溶到60cm以下土层中的量占环嗪酮总使用量的14.7%,在试验区内外的观测井中也检测到它的残留。但其在土壤的消失速率也很快,施药2个月后,在试验区各土层与观测井中均已无残留检出,在试验区环境条件下,它的使用将不会导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4.
全循环无污染香芹酮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有香芹酮生产工艺进行了负流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循环无污染新工艺。实验表明,该工艺是可行的。该方法对现有大量有机小化工的污染治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丙酮和丁酮,并对吹扫捕集的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丙酮的检出限为0.08μg/L,丁酮的检出限为0.10μg/L,适合于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丙酮和丁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6.
恶唑菌酮在柑橘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了恶唑菌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对20g桔皮和土壤样品为0.0048mg/kg,对50g桔肉样品为0.001mg/kg,。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73 ̄23.98d和9.68 ̄11.81d;按推荐剂量即恶唑菌酮6.25%WG稀释1000倍液喷施桔树,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0d,恶唑菌酮在收获的柑桔全果和桔肉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食用桔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7.
为制定40%噻嗪酮悬浮剂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噻嗪酮在水稻、土壤、水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在水稻茎杆、土壤和水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5~3.7 d、4.7~5.5 d和5.2~6.6 d.施药量为282.0 g(ai)/hm2,距末次施药14 d后,噻嗪酮在水稻糙米中未检出,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3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稻米中噻嗪酮最大残留限量0.3 mg/kg,说明噻嗪酮属于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58.
159.
胡楫 《环境》2001,(10):35-35
一天早上,隔壁的陈老师拍开了我家大门,说昨晚浑身发痒,睡在另一房间的儿子也不例外,边说边把裤管捋起来;“你看!就是这些小红点,痒痒钻心,不知是撞了什么邪?”我戴上老花镜细看,果然有一些针鼻大的红点。我认定是尘螨叮咬,叫他返回家里,检查一下床铺,将一些会移动的粉尘或头屑之类小东西找出来,再来找我。  相似文献   
160.
高为  张华  蔡晓钰 《环境科技》2007,20(6):20-21,25
以国际标准生物指示物斜生栅列藻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在单一毒性基础上进行1∶1的浓度配比实验,研究了丙酮与15种酮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和环己酮、环戊酮、3-戊酮、苯丁酮、4-硝苯乙酮、间硝基苯乙酮、硝基苯乙酮表现为协同作用,丙酮和乙酰乙酮、丁酮、2,3-丁二酮、苯乙酮、间氨基苯乙酮、2-辛酮、2-癸酮、4-氨基苯乙酮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