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462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于1992年8月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列入国家攀登计划。同年9月聘任孙鸿烈院士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10月批复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论若尔盖高原泥炭赋存规律成矿类型及资源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指出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最大泥炭分布区,共有泥炭地 442块,泥炭面积4605.28km2,容积储量为 7361.67×108m3大地构造、地貌和气候是 3个基本控矿因素,并划分出3个成矿带和4个泥炭成矿类及所属12个成矿型(亚类)。  相似文献   
13.
黔南喀斯特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黔南喀斯特区气候的一般特征,气候动态变化趋势,异常气候现象及气象灾害生态环境建设与气候条件改善,并指出:黔南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多样复杂,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较大。自196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趋于下降,年降水量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4.
15.
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特点,探讨了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冻融侵蚀、植被、冻土上限、沙漠化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羌塘高原美马错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拟建的羌塘高原美马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区内含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其密度之高为西藏所仅见。该地区具有极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应作为代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地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结合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特性,提出了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抚仙湖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作为技术支撑,结合地面调查方法,对影响都匀市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进行数据提取与定量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数学分析模型进行图形数据运算,采用综合评价和聚类方法,对该市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等级划分及评价分析,为喀斯特山区的脆弱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300年前,文成公主沿着唐蕃古道来到拉萨,把中原文化带到了雪域高原。从此,高原和内地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今天,在藏语中被称作连鸟儿也飞不过的唐古拉山已经被我们的铁路建设者们征服,闪光的铁轨完成了在青藏高原上的一次巅峰跨越。或许,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巅峰跨越。  相似文献   
20.
土地退化灾害的发育、形成及其活动,都具有明显的景观区域性特点。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评价因素的数据库,利用区域的综合分析和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土地退化的生态破坏度和区域环境灾害风险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与分区,为喀斯特脆弱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