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462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建立了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DYNAMO程序预测了未来20年桂西北地区的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人等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该地区由于人口,工业资产增加使物质和能源消耗增长太快,而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又太少,导致桂西北地区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应当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是实现息烽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特点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形成演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祝红英  王平 《环境技术》1999,17(4):20-23
本文根据高原气候特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试样投放时间对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对高原环境下的投放时间提出了建议,对进行产品及材料的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变异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喀斯特景观与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在促进喀斯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游资源变异现象普遍发生。文中分析了资源变异的几种情况,并指出控制资源变异,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参考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分布、评价指标、生态效应、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等六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认为,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定量分析不足、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欠缺和现有治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不足,并建议从研究重点区域、探究喀斯特石漠化演变机理、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展生态综合整治工作及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先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5.
王亚京 《环境教育》2007,(6):I0001-I0002
青藏铁路通过环保验收了!2007年6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了这一消息。青藏线的环保问题一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等技术单位历时一年的调查和监测证明: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环保措施落实有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高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6.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岩溶山区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受到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以贵州省毕节市老街村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利用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石漠化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遵循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化相结合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替代产业培育原则、适地适种原则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一般原则;优化土地利用格局,设计由坡地保土耕作、桑草养殖、桑药种植、乡土廊道树篱、封山育林多种技术措施配套集成的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构建桑草药粮种植+蚕猪养殖+沼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共有大小湖泊30余个。由于地理和地质条件不同,鱼类的区域化现象甚为突出,区系组成特殊,向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最早由 Regan报导了滇池、星云湖、洱海、抚仙湖等的鱼类,共24种;随后有 Chaudhuri 等先后发表了许多文章。同时有关单位组织了  相似文献   
68.
金鑫荣 《环境教育》2015,(Z1):52-54
<正>他,果洛周杰,一个13岁就在青海白玉达唐寺出家的僧人,本该是每日参研佛经、修习佛法,却爱上了摄影。从2009年起,他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开始行走于青海的各大雪山与草原之间,拍下了一幅幅珍稀的动植物照片。随着拍摄的深入,他的镜头下不再只是美景与珍稀动物,还多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各种冲突。而同时,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多次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人与自然,难道真的就不  相似文献   
69.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相似文献   
70.
<正>拉巴斯是玻利维亚的行政首都、中央政府和议会以及拉巴斯省首府所在地,也是商业中心。它位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东部的山谷中,西与秘鲁和智利接壤,西南为高原,东南为山地,东部是热带河谷,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边缘的雨林带,拉巴斯河流经城内。城市建筑沿拉巴斯河依山势次第隆起,落差八百米,犹如挂在崖壁上。这里海拔3627米,成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都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