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93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所在区域的泉水和溪流在降雨时的连续采集,发现二者的水化学特征对降雨的响应较快,但变化却不同。降雨时泉水的pH值在降雨时降低,电导率和主要离子浓度升高,SI降低,pCO2升高,而溪流的电导率和主要离子浓度降低,碳酸盐矿物饱和指数(SI)降低,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降雨时泉水和溪流的溶质输移速率明显增加,但没有表现出在连续降雨中因为降雨强度大输移速率就高的现象,从而推断,除了雨水的稀释作用和"土壤CO2效应"外,土壤包气带的"前水"以及土壤中可交换态离子也影响了降雨时峰丛洼地水体中溶质的运移。  相似文献   
422.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河头喀斯特土地整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头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融入该区域土地整理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改进工程和生物措施,并在土地整理运行后加强生物和环境的监管,将能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生产力,维护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景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23.
土壤CO2浓度与地表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CO2浓度与地表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壤CO2浓度和地表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夏季浓度和通量逐渐增加,而从秋季到冬季浓度和通量又逐渐降低,这与该区域的温度和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  相似文献   
424.
甲烷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此前对全球甲烷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但在源汇关系和通量的认识上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研究发现,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下空间(洞穴和裂隙等)是大气甲烷重要的汇;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微生物氧化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但对二者的影响大小认识不足;喀斯特洞穴甲烷碳库大小及其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影响认识尚不清楚。下一步工作应该加强洞穴甲烷的系统研究,分析甲烷的碳汇机制以及估算碳库大小;同时,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大气、土壤和洞穴甲烷通量的研究,以揭示喀斯特地下空间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5.
本研究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对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个岩溶碳汇试验区(金银花地JYH、人工造林地杨树林YSL、坡改梯PGT、经济作物花椒林地HJ)及3个对照区(荒地HD、非坡改梯FPGT、弃耕地QGD)的土壤甲烷、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排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探讨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和时空排放规律,及岩溶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甲烷、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_2的浓度范围为5 003. 64~19 163. 23 mg/m~3,土壤CH_4的浓度范围为5. 35~7. 46 mg/m~3。土壤CO_2的排放通量具有随季节变化土壤CO_2排放通量随季节明显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都与CO_2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H_4释放速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个别月份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巨大的源与汇,主要是受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微生物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26.
基于当前精准扶贫的政策,本文对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从其治理模式类型上来看,能够通过治理模式理论,研究尺度,生态修复基准,评价体系这几个角度来阐述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27.
唐国勇  张春华  刘方炎  李昆  马艳 《环境科学》2018,39(4):1962-1970
全球变暖呈现季节非对称升温特征,若在研究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时未充分考虑该特征,很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失真.基于红外线辐射增温法,野外模拟不同升温情景下喀斯特土壤CO2释放的短期(4 a)特征.升温情景包括不升温(对照)、对称升温(全年同步升温2.0℃)和非对称升温(冬春/夏秋季升温幅度为2.5℃/1.5℃、3.0℃/1.0℃、3.5℃/0.5℃和4.0℃/0℃).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升温样地土壤CO2通量显著提高,增加了0.26 μmol·(m2·s)-1,增幅为17.41%,其中冬春季通量增加了0.23 μmol·(m2·s)-1.在平均升温2.0℃情景下,土壤CO2释放的温度系数(Q10)变幅为1.53~3.24之间,平均值为2.23.对称升温处理中夏秋季土壤CO2通量升温贡献率(80%)远高于冬春季(20%);非对称升温处理夏秋季和冬春季平均升温贡献率相当(46%和54%).5个升温情景下CO2通量和Q10呈现随升温的非对称性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对称升温处理CO2通量显著高于中度、高度和极端非对称升温处理.各处理中,夏秋季Q10均大于冬春季,这可能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可溶性无机碳和植被生长等有关.研究揭示,基于对称升温情景可能会高估全球变暖对喀斯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8.
黔中喀斯特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柚木(Tectona)、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6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Fe、Ca、Cu等23种矿质元素含量,探讨不同亲合性元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元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黔中喀斯特区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玉米地土壤亲铁、亲铜元素含量较丰富,金银花群落土壤亲铜、亲气元素含量较高,核桃林土壤利于亲气、亲石元素积累,花椒林土壤亲石元素含量较高;(2)不同元素间的关联程度不同,Mn、Ca、Al与其他元素的关系较密切。黔中石漠化区可通过补充土壤铁、硫元素,改善通气性等措施调控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429.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述喀斯特生境特征和主要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石漠化主要治理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干旱、土壤质量、小生境异质性和地形海拔等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了简要评述。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提出了加强石漠化治理特色植物物种选育研究;治理植物物种生境适应性研究;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模式的适用性与治理综合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0.
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贵州等喀斯特地区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本文综述了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提出加强立法和执法,强化对各类工矿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以避免和减少污染发生;对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来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