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油菜根法测定土壤中甲磺隆和绿磺隆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甲磺隆和绿磺隆在稻、麦田中的消解速率较慢,甲磺隆的t0.5和t0.9分别为42.5d和106.1d,绿磺隆为39.9d和110.1d;在蔬菜田中的消解速率较快,按上顺序,t0.5和t0.9分别为26.2d,67.9d和20.5d,72.3d。甲磺隆和绿磺隆在同类型土壤中消解速率相同。  相似文献   
82.
江苏省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墙玫瑰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含水量35%左右,恒温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灿稻〉杂交灿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kg对在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
浙东、闽北陈蔡群和建瓯群所构成的浙东隆起带,东延过东海后,与西南日本黑濑川构造带的寺野、肥后变质岩类连接,属“华夏—日本南方大陆”的北部残留地块,是受控于江山-绍兴-御荷(?)古断裂带而抬升暴露的.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大体积进样技术分析一组苯基脲类和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的简便方法.苯基脲类除草剂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田间杂草的防治,如异丙隆.三嗪类除草剂也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就是一例.这两类除草剂都曾在饮用水中检出.  相似文献   
85.
绿黄隆在麦茬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地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土壤;经过-稻两季(326d)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晋茬水稻根系生长,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86.
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中绿磺隆残留量,建立了绿磺隆浓度(Y)与玉米根长(X)之间的相关模式:Y=30.562-36.38InX+14.828(InX) ̄2+2.043(InX) ̄3.此模式适用于土壤中0.1~4.0μg/kg浓度范围的绿磺隆残留量测定,最低检出量为0.1μg/kg。  相似文献   
87.
BIT(1,2-苯并异噻唑-3-酮)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工业杀菌防霉剂,也是其他高档产品用的生物杀菌防霉剂的初始原料.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母液和和废水中残留较多的BIT,如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产品损失而且增加后续处理的难度,实验通过研究A、B、C型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BIT的静态吸附性能,筛选出适于实际应用的A型树脂,并对其进行动...  相似文献   
88.
大隆洞水库目前水质优良,但总磷超Ⅱ类水质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该水库水质基本情况,对水库周边污染源进行调查.找出主要污染问题,提出水库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9.
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T)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个人护理品、日用品和涂料中。MIT随着污水进入地表水循环,普遍存在于水体中,但目前关于MIT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作为受试对象,评价MIT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将受精后3 h的健康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梯度浓度的MIT下,观察其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用吖啶橙(AO)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48 h暴露浓度大于1.0 mg·L-1的胚胎孵化被显著抑制,72 h浓度大于1.52 mg·L-1的幼鱼心率显著降低,统计96 h幼鱼死亡和畸形数,并重复验证和计算得到96 h半致死浓度(96 h 50%lethal concentration,96 h-LC50)为6.15 mg·L-1,96 h半致畸浓度(96 h 50%teratogenesis concentration,96 h-TC50)为3.89 mg·L-1,测量96 h胚胎体长,分析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 to inhibit growth,MCIG)为2.31 mg·L-1,AO染色显示72 h胚胎的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脑部和尾部。不同时期下镜检观察到,胚胎出现的畸形主要包括尾部发育不良,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和心包水肿。此外,高浓度处理组24 h胚胎自主抽动次数增加,72 h和96 h活动能力减弱,触碰反应迟钝。因此,推断MIT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有较大影响,同时有一定的神经毒性。根据《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判定MIT对斑马鱼胚胎为高毒,该毒性实验结果可为MIT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药剂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用从芦苇中提取的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和大麦秸浸出液两种化感物质以及十六烷基溴化铵和异噻唑啉酮等四种药剂对不同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对比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迟缓期投加试验药剂效果比在对数期投加效果都好,在迟缓期投加四种药剂,都有很好的抑藻效果;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对数期投加化感物质,虽然有一定的抑藻率,但效果较差,而在藻对数期投加10mg/L以下的CTAB和异噻唑啉酮能达到很好的水华抑制效果。同时发现,化感物质在某些浓度时还对铜绿微囊藻有刺激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