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蔬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蔬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分析方法.蔬菜样品以(乙腈+ Na_2SO_4+CH_3COONa=Na_2EDTA+CaCl_2)溶液超声提取,提取液再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萃取去脂,以HLB柱净化富集.利用HPLC-FLD,以缓冲液[0.35mol·l-1CaCl_2+0.025mol·l-1Na_2EDTA+0.075mol·l-1CH_3COONa(Ph=7.3)]-乙腈(82.5:17.5,V/V)为流动相,于激发波长390nm、发射波长512nm处进行检测.蔬菜样品中土霉素(OTC)和四环素(TC)的定量限分别为0.471μg·kg-1和0.532μg ·kg-1,加标回收率为68.61%-114.12%.利用该方法对不同蔬菜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OTC和TC的含量分别在0.041--0.174mg·kg-1(鲜重)和0-0.048mg·kg-1(鲜重)之间,部分蔬菜中 OTC的含量高于我国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2.
四环素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四环素暴露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0.80~35.00 mg.L-1四环素暴露胁迫4 d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荧光和潜在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max)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ρ(四环素)的增加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9.95%和44.08%;暴露7 d时,2者最大抑制率分别升高至59.48%和91.90%。抗氧化酶系统也受到四环素的影响,暴露4和7 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下降30.36%~35.92%和25.03%~35.51%,不同四环素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在7 d内呈现诱导现象。可见,四环素暴露能够阻碍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破坏抗氧化酶系统平衡,抑制藻类生物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简易的超声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氯掺杂苯乙炔铜(PCl)/三维中空球状钨酸铋(BS)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PCBS的形貌及其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BS与PCl的质量比为0.3时,对四环素(TC)展现出了最优异的光催化反应速率(0.3411 min-1),分别是BS和PCl的2.66和4.16倍.环境影响因素(pH、不同离子、实际水体等)及循环实验结果表明,PCBS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潜力.通过淬灭实验的结果可知,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在PCBS降解TC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光电化学等测试的结果表明,PCBS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能更有效率地生成活性物种,其中,PCBS产生·O2-的速率分别是PCl和BS的1.94和44.74倍.此外,循环伏安曲线证明了光生电子在PCBS中的迁移路径复合Z型异质结载流子迁移...  相似文献   
104.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去除废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投加量(改性玉米秸秆)、温度及pH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作用,并利用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0.4g,温度30℃,振荡时间30min,pH值7的条件下,对水体中四环素浓度为50.136mg/L的吸附率可达93.4%。四环素废水吸附均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模式。但Langmuir方程拟合得较好,Elovich方程能更好地拟舍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05.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中,尤其是四环素等广谱抗生素,长期滥用于养殖业中.四环素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抗生素.抗生素在体内蓄积,或者以原型随粪便排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实验用斑马鱼为模式动物来评价低浓度四环素对斑马鱼下一代(F1)发育的毒性影响.选取4月龄亲代斑马鱼(F0),分别给予0.1、1...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d2+和Pb2+对四环素超声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2+和Pb2+在水中与四环素发生络合反应后,在紫外光谱上发生蓝移,在206 nm处产生新的峰值。同时,在低摩尔比(四环素∶重金属1)时,Cd2+和Pb2+可以加快四环素的超声降解。0.01 mmol/L四环素溶液24 h的超声降解率为7.54%,加入Pb2+和Cd2+离子后,四环素去除率分别升高至20.82%和18.75%。在高摩尔比(四环素∶重金属2)时,Cd2+和Pb2+抑制了四环素的降解,在0.08 mmol/L四环素溶液中,加入Pb2+和Cd2+离子反而使四环素去除率从4.69%分别降低至2.04%和1.40%。  相似文献   
107.
用PVA固定化球和厌氧-好氧IMC技术处理四环素结晶母液,结果表明:当总停留时间为厌氧24h(35℃),好氧6h时,COD和四环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6%。容积负荷(COD)2.07kg/(m3.d)。较普通法容积负荷提高16.3%,产气量提高4.57倍。此方法具有系统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产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8.
徐睿  杨威  杨哲  成倩兰  顾丽婷  郭盛 《环境工程》2020,38(2):48-54,47
通过浸渍加焙烧制备出膨胀石墨(EG)负载CuO复合材料(CuO/EG),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将复合材料用于活化过硫酸盐(过氧单磺酸钾,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在焙烧温度为500℃,负载量为1:4,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PMS投加量为0.2 g/L的条件下,CuO/EG/PMS体系在20 min内即可将TC完全降解。同时,研究发现该复合催化体系在较广pH范围(3~9)内,以及无机阴离子共存的条件下均保持高效的催化性能。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捕获实验表明,催化降解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SO4-·。此外,CuO/EG/PMS体系对于染料罗丹明B和酸性红G同样具有优异的降解效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9.
纳米氧化铝改性凝胶球对四环素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铝改性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凝胶球(SA-PVA-AlNPs),用于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的四环素。考察了纳米氧化铝负载量、初始溶液pH、离子强度对凝胶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氧化铝有利于提高凝胶球的吸附性能;SA-PVA-ALNPs吸附四环素最佳pH值条件为pH=3;NaCl浓度的提高并未显著影响凝胶球对于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准二级动力学可以较好地拟合SA-PVA-ALNPs对四环素吸附的动力学数据;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等温吸附数据,最大吸附容量为75.90 mg/g。SA-PVA-ALNPs吸附四环素主要依靠阳离子架桥作用、n-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造纸污泥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造纸污泥为原料,在限氧条件下,通过控制热解温度(300,500和700℃),制备生物炭(SBC300、SBC500和SBC700),比较了3种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造纸污泥生物炭(SBC)对TC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SBC对TC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平衡时,SBC300对TC的去除率最低,为38.8%,SBC700的去除率最高,为54.1%;同时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此吸附过程,且最大吸附量依次为SBC700(63.8mg/g) > SBC500(50.6mg/g) > SBC300(40.0mg/g).热力学分析表明,SBC对TC的吸附为自发且吸热的过程.pH值影响TC的存在形态及SBC的表面带电情况,对吸附过程有较大影响.通过吸附等温线分解法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作用及分配作用的贡献率,结合FTIR分析,表明SBC对TC的吸附可能是分配作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π-π EDA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