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834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56篇
综合类   2326篇
基础理论   808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601篇
灾害及防治   198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双碳”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集聚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特征,其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首先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两部门产出密度模型,从理论机理上分析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其次以2005—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度省级碳排放效率,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最后构建调节效应模型考察经济增长压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平滑转移效应。金融集聚处于较低水平时会抑制碳排放效率;随着金融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会转而促进碳排放效率。②经济增长压力对金融集聚和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适度的经济增长压力正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且使得金融集聚的阈值提前;过度的经济增长压力负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且使得金融集聚的阈值延后。以上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变换估计方法、考虑受限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及考虑内生性采用IV‑Tobit模型再估计之后均成立。基于此提出: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积极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革新官员考核标准,做好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管理,引导形成契合地方发展现状的经济预期。  相似文献   
982.
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究技术创新过程中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却普遍忽视了数字金融赋能的“网络效应”问题。该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助力绿色创新发展的非线性赋能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驱动了中国绿色创新,且东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远高于西部地区,表明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是显著存在的;数字金融的绿色创新赋能效应存在着一个正向的由弱到强的演化过程,但这种“网络效应”特征主要出现在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表现出正向“U”型非线性规律;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的非线性赋能效应存在异质强化调节机制,在城市化、财政透明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调节下存在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特征,在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表现为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特征,在技术引进作用下则呈现正向倒“U”型特征;当前只有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使经济增长目标和技术引进力度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数字金融赋能的绿色创新效应。该研究发现了绿色创新过程中数字金融赋能的“普惠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共存现象,相关结论可能为“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搭上“数字金融快车”,加速驱动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83.
本文采用多目标排队决策法对专家的咨询意见进行了定量处理,从各用地部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出发,确定了他们的优先级,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今后的土地利用结构作出了合理的调整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984.
985.
应用马尔可夫链分析预测福建以林为主的土地利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状况的研究是国土整治及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分析、预测土壤利用的动态状况,提出宏观控制的对策,为土地利用规划,林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986.
以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并以2001~2015年PM2.5年度均值作为衡量霾污染的指标,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中国霾污染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省市的霾污染演变趋势具有倒"U"的特点,这说明中国的霾污染在2001~2015年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变化趋势;无论是采用地理相邻权重还是经济权重,中国省际间的霾污染均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这揭示霾污染的治理与控制需要地区间建立恰当的合作机制,避免出现"损人利己"现象;在对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全要素能源效率对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霾污染水平,还将对周边地区的霾污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解方程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霾污染的负向效应显著,并且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大于技术效率,但两者的间接效应均显著大于直接效应,这揭示了技术扩散对霾污染具有重要的潜在促降效应.因此,在治理霾污染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发新能源技术以发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减霾效果,以及通过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在霾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7.
矿区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矿区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并对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土地的途径及其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实验室内短期毒实验,评价了对苯二甲酸对鱼草的毒性,给出了对苯二甲酸对草鱼仔鱼及幼鱼的96hLC50值及其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989.
对裂变产物~(170)Tm的体内蓄积特性和诱发细胞突变效应的监测结果表明,当机体摄入~(170)Tm后,在短时间内即能迅速进入并滞留于骨组织中,其滞留量占体内各器官组织中的首位呈现高度选择性亲骨特征,在机体摄入~(170)Tm后的不同阶段,骨组织中的累积吸收剂量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升,其诱发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亦相应增高。由~(170)Tm内污染所诱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单体型畸变,其中主要为染色单体断裂。随着骨组织中累积吸收剂量的增升,可观察到在一个细胞中同时有两个畸变发生,也诱发个别的染色体易位。  相似文献   
990.
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红 《广州环境科学》2007,22(3):35-38,43
文章在野外布点采样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评价指标,同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南海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流域中,耕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城镇控制的小流域;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结构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往往介于林地、基水地或耕地、城镇用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基水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程度有所降低,而随着耕地或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所增加。此外,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上,同时表现在空间分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