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广东某村庄为实例,介绍了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方法。对该村庄菜地、基本农田、曾经污灌农田和怀疑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了12个样品砷、镉、钴、铬、铜、汞、镍、铅、硒、锌等元素全量和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含量监测,并分别采取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该村土壤污染状况。该村土壤中铜、镉、砷、硒、锌和铅超过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和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评价标准,主要以铜、镉和砷污染为主,其超标率分别为75.0%、58.3%和58.3%;重污染土壤样品数占总监测样品数的41.7%,受中度污染的土壤样品数占25.0%,受轻度污染土壤样品数占8.3%,处于警戒水平的土壤样品占25.0%。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程度各异,其中曾经污灌的土壤和怀疑受污染的土壤铜、镉、砷、锌、硒、铅含量较高,基本农田土壤次之,菜地最低。  相似文献   
122.
123.
本文通过对引汤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回顾性评价及远期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在山前平原和河流高阶地地下水对河流有较强补给作用的水文地质环境中,在良好的灌溉水质、科学合理节水灌溉方法、通畅的农田尾水排放出路等前提下,土壤旱改水田后,对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含量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诸方面均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生态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但由于缺乏评价标准,给工作带来困难。该文采用《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探讨了福建省土壤中主要元素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及其使用原则,并进而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5.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在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的认证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所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我国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中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土壤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结果和一些有关资料,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并有一定准确性的土壤容量计算公式,适用于计算土壤中的各种物质的静态容量、动态容量。预测了上海市土壤中汞的变化趋势,并与以往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7.
石灰性土壤环境中缺锌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石灰性土壤中锌活性较低的原因,是由于碳酸盐导致土壤pH上升,在较高pH条件下氧化铁对锌的强烈固定,造成了大量专性吸附状态的氧化铁结合态锌及部份碳酸盐结合态锌,使交换态的有效锌含量很低,同时还证明:自然的石灰性土壤中,松结有机态锌与碳酸盐结合态是活性锌的直接给源,外源加入的锌仅为松结右机态锌。此外,石灰性土壤中各主要土壤的化学组份对外源锌的固定量高伛顺序为:氧化铁>有机质>粘土矿物>碳酸盐>氧化锰:对土壤中原有锌的固定作用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氧化铁>有机质>氧化锰>碳酸盐。  相似文献   
128.
129.
多环芳烃在中国两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萘和菲在两种中国典型土壤样品(草甸土和黑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ED)模型"对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模型,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且DE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DED模型能够利用简单的理化参数更加准确地定量描述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吸行为,该模型可为我国的土壤风险评价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国内外已有优先污染物的筛选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污染物名录及文献资料,建立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程序、原则,筛选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优先污染物清单.结果表明,本文筛选出的土壤环境基准优先污染物依次为滴滴涕、镉、苯并[a]芘、铅、多氯联苯、砷、铬、汞,建议我国未来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制定以优先污染物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基准保护对象、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