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0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4107篇
安全科学   874篇
废物处理   316篇
环保管理   838篇
综合类   9551篇
基础理论   3356篇
污染及防治   1144篇
评价与监测   957篇
社会与环境   311篇
灾害及防治   262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858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82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游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鄂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以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借鉴.以下牢溪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蔬菜地、石坎农田、撂荒地、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稳定性差异.结果 表明:(1)柏树林、石坎农田、撂荒地和天然林土壤团聚体以>2 mm为优势粒级,平均为57.66%,蔬菜地以<0.25 mm微粒径团聚体为主,均值为60.86%;(2)林地(柏树林和天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要优于农用地(石坎农田和蔬菜地),耕地撂荒提升团聚体稳定性;(3)分形维数D与破坏率PAD、可蚀性K呈正相关,与团聚体直径(MWD和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WR0.25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较好反映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对流域内林区的封育是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最优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3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土壤既是污染物的主要汇,又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潜在来源.土气交换过程是POPs环境归宿的重要环节,该交换过程受POPs理化性质、近地面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对近期报道的POPs土气交换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列出了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模型及公式.环境温度的变化既能改变目标物在气固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影响空气中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和气态交换过程,也能够通过近地面温度场的梯度变化影响污染物在土气交换过程中的垂直紊流扩散.此外,近地面水平风速的变化也会影响目标物的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垂直紊流扩散.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种类控制了土壤中POPs的吸附/解吸过程,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污染物的土气分配系数,土壤矿物组成也会影响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过程.地面植被能够吸收和吸附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POPs,通过雨水淋刷和枯落物凋落转移到土壤中;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温度变化,减少土壤中POPs的挥发.尽管近年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土气交换过程多因素耦合影响量化评估、动态评估POPs在典型场地原位复杂环境下的土气交换通量、在区域尺度量化植被对城市中POPs土气交换的影响等方面有待开展深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33.
以汉江源区(李家河村)和嘉陵江源区(杨家山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元素组成、团聚体等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两地土壤成土强度与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两江源区的土壤风化成土特征级类明显不同:(1)两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1 mm范围内,但汉江源区(LJH)土壤上部的大团聚体含量R0.25值(83.73%)、平均重量直径MWD值(2.17)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1.11)均大于嘉陵江源区(YJS)的土壤(其R0.25值为69.81%,MWD和GMD值分别为1.06、0.47),团聚体稳定性更强,而剖面中下部则相反,土体稳定性弱于后者;(2)嘉陵江源区土壤的风化程度仅达到低等向中等强度过渡阶段,与其相比,汉江源区土壤的钾钠比值和残积指数较高、硅铝铁率和淋溶系数较低,钙、钠等易溶元素风化淋失更强,产生的富铝黏土矿物更多,达到中等风化强度,故后者风化成土强度远大于前者;(3)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汉江源区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可归为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嘉陵江源区土壤可归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   
934.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  杨浩  冉宇 《环境与发展》2020,(1):228-228,23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围绕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35.
马飞 《环境与发展》2020,(1):27-27,2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本身或与之相关的环境要素之间在物质、能量转移循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为依据,对污染型土壤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6.
李会杰  单文丽 《环境与发展》2020,(2):154-154,15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确保其监测结果准确性、代表性、全面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下,采取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并优化土壤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促进土壤监测工作的优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壤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实施的各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3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越来越丰富。工业工艺过程、缺氧燃烧、垃圾焚烧和填埋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多环芳烃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迁移、化学及生物转化反应,进入土壤,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及其生物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成为治理污染等相应策略实施的首要条件。当前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方法有加压流体萃取、索式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等。在这些成熟萃取手段中,浓缩又是一个关键步骤。目前浓缩的手段有KD浓缩、氮吹浓缩、旋转蒸发浓缩、旋转与氮吹合用浓缩。本文对四种浓缩手段对多环芳烃中的萘提取液进行浓缩分析比较,并获得了一定结论,望给行业内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38.
尹金珠  荆瑞英 《环境与发展》2020,(4):116-116,118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积累性、持久性等特点,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本文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纳米多孔磁性螯合材料用于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技术进行展望与探索研究,为国内这一领域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39.
现阶段,工业的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在其进行生产的时候,制造的污染物也会越来越多。在这个对于环保极度关注的时代,本文对于被污染的土壤还有地下水实施修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40.
合成了β-环糊精(β-CD)与偶氮染料酸性红GR(ARGR)的包结物,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对ARGR、β-CD及β-CD与ARGR的包结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β-CD与ARGR的包结物的特征峰的峰形和强度与β-CD相似,但峰位有明显的偏移,说明ARGR进入了β-CD空腔与β-CD发生了分子识别作用。采用TiO2作为催化剂,研究了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ARGR质量浓度为20.0 mg/L、β-CD浓度为1.8×10-5 mol/L、体系pH为4.0、TiO2加入量为1.0 g/L、光催化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经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