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3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3206篇
安全科学   347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574篇
综合类   6747篇
基础理论   2788篇
污染及防治   634篇
评价与监测   614篇
社会与环境   188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579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极其分散,排污渠道多,污染与雨水漫流密切相关。分散污染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弄清。分散污染源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城市排放的污水、运输业和储罐冲洗液及大气尘埃。有些地区,过量开采含水层地下水,引起了咸水入侵。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中国主要类型土壤中Cd、Cu、Pb、As的生态效应和环境影响以及多指标、多体系确定土壤元素临界含量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主要类型土壤Cd、Cu、Pb、As的临界含量及其系统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3.
生态恢复是一个过程,通常以植被恢复为主。大多已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的排土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矿区生态条件,但仍普遍存在因重树木、轻草本导致的群落结构单一、土壤三相失衡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本文以已开展生态恢复的内蒙古北电胜利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干草转移实验重建坡面草本层,提高坡面生态稳定性。研究表明,干草转移可以有效改善排土场边坡生境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营养条件,提高草本植物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排土场干草转移实现了边坡草本层重建及水土流失控制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4.
本文应用微波消解对水、土壤、农作物环境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安全,且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65.
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其最初浓度为100mg/kg,实验过程中施加1DCV/cm的恒定电压,运行48h。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可以去除土壤中存在的铬,去除效率可达81%。  相似文献   
166.
1IntroductionHighlyproductivelanduseresultsinacontinuouschangeoflandscapesinruralareas.Undertheimpactofcropproductmarkets,lan...  相似文献   
167.
168.
内蒙土壤环境背景值属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土壤背景值现状进行综合归类,求得环境土壤背景属住全层分类,并通过对各层分类水平值λ的判断,可选择不同相似系数的档次来归类。为内蒙地区的土壤分类和综合规划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9.
Effects of cycling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on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were investigated by rearing the insects on the artificial diet under temperatures covering low(16-24℃ vs. 20 ℃ ), medial(20-28℃ vs. 24℃ ) and high(24-32 ℃ vs. 28 ℃) regions. In the low region, all the immature stages of the insect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faster under alternating temperatures than at corresponding constant temperatures. For the medial region, their development was little affected by variable temperatures. For the high region, developmental durations tended to be longer under cycling temperatures except egg stage.Mean fecundities of the adult moths markedly increased under cycling temperature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at respective constant temperature in all regions.Possible reasons for effect of alternating temperatures on insect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some details.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