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医院室内空气真菌污染会影响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健康,其影响程度不仅与空气真菌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真菌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有关,不同粒径的真菌气溶胶影响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不同.本研究对重庆某综合医院的普通病房进行空气真菌取样,系统分析了病房空气真菌浓度、种属及粒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病房空气真菌浓度与病人患病类型及人员密度无关,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与季节变化.冬夏各科室病房真菌粒径分布特征大致呈正态分布,粒径的百分比从Ⅰ级~Ⅲ级各级所占比例逐渐增大,Ⅲ级~Ⅴ级所占比例总体最大,Ⅴ级~Ⅵ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冬夏不同科室病房的空气真菌孢子中值直径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孢子的中值直径小于3.19μm.病房冬夏优势菌属基本相同,主要为青霉属、曲霉属及交链孢霉属,与其它建筑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病房空调系统设计应提高对粒径为1.1~4.7μm真菌孢子的过滤效率,病房的日常卫生维护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抑菌除菌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172.
药用抗癌真菌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抗癌真菌的研究结果和分类方法的基础,提出了寻找潜在药用抗癌真菌的方法,描述了国产抗癌真菌的分类分布;  相似文献   
173.
沈阳市室内空气细菌与真菌粒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和平皿沉降法观测了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子浓度、浓度分布、粒度分布、粒数中值直径和沉降量.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细菌粒子浓度为真菌粒子浓度的2.5倍,细菌粒数中值直径为真菌粒数中值直径的1.4倍,细菌粒子沉降量为真菌粒子沉降量的5,3倍。<8.2μm的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子浓度差别不大,而>8.2μm的空气细苗比真苗粒子浓度高4.1倍.<8.2μm的可吸入真菌粒数百分比大于<8.2μm的细菌粒数百分比.在一天的7:00时~22:00时,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子的浓度、沉降量均呈双峰变化;细苗和真菌粒子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22,细菌和真菌粒子沉降量的相关系数为0.896,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细菌和真菌粒数中值直径的相关系数为-0.096,相关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4.
白腐真菌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其研究现状和生物学背景,对其降解机制作了一定的分析探讨。同时给出 该真菌对几种难以用一般生物方法处理的实际有机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真菌有着良好的污染物降解性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菌根生物技术在大武口洗煤厂矸石山绿化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菌根生物技术在煤矸石山绿化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以干旱地区的宁夏太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武口洗煤厂煤矸石山绿化为例,探讨了菌根生物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效果。研究表明:干旱地区煤矸石山绿化覆土栽植是必要的,接种菌剂能促进植物生长,在立地好的区域侵染率达90%,有推广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6.
兰州市空气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兰州市30个点的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监测研究报道。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微生物属于中度污染,主要优势菌种有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叠球菌。白曲霉,青霉属,黄曲霉,木霉,交链孢霉,空气微生物含量与地面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与人流量(人口密度)和车流量显著相关;绿地对空气微生物年代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尤其是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绿地杀菌作用很理想。  相似文献   
177.
Straw bio-degradation by acidogenic bacteria and composite fung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including a strain of Candida tropicalis (W3), a strai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m(WY3) and three strains of basidiomycete pL104, pL113 and C33, was chosen to degrade com straw.The final pH was acid owing to the inoculation of acidogenic bacteria, and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composite fungi system could produce complex enzyme to destroy the compact structure of corn straw.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composite fungi could reach up to maximum when the pH value was 4.5. Through the bio-degradation by combining acidogenic bacteria with the composite fungi system, the cellulose, hemi-ceUulose and lignin degradation rates of corn straw powder were 26.36%, 43.30% and 26.96%, respectively. And the gross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60.41%.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evidence for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with high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straw lignocelluloses in order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straw resource and protect rural ec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8.
徐飞  张拓  怀宝东  隋文志  杨雪 《环境科学》2021,42(5):2531-2540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壤真菌ITS间隔区定向酶扩增,并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稻田或进行采砂活动可造成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采砂迹地被修复为人工湿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Ace和Chao1指数(P<0.05).稻田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沿江湿地土壤真菌划分为16个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为沿江湿地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1%).自然湿地和恢复湿地的真菌功能群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辅以苔藓寄生真菌、地衣寄生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稻田和采砂迹地的主要功能菌群以凋落物腐生菌和土壤腐生菌为主.动植物病原菌群在稻田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土壤pH、总碳、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在自然湿地进行资源开发增加了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9.
丛枝菌根真菌对铜尾矿上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单独和混合种植情况下单独或混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铜尾矿砂中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处理下均以单独种植白三叶草菌根侵染率较高,平均为25%.在单种和混种情况下,接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白三叶草地上部的干物重,但对黑麦草生长影响不明显同时,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三叶草植株中的磷含量,同时降低了植株铜含量,但对黑麦草植株体内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两种植物混合种植情况下黑麦草显示了相对竞争优势,而菌根共生体能够提高三叶草的竞争能力.试验初步证明丛枝菌根真菌对于豆科植物适应铜尾矿复合逆境(养分贫瘠和重金属污染),以及在尾矿上重建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植被具有潜在作用,但有必要进一步筛选耐性菌株,并验证自然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0.
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是贺兰山中低海拔的重要植被类型,揭示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贺兰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低海拔区蒙古扁桃-短花针茅群落(G×S-S,G×S-G)为研究对象,设置群落内去除灌木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G)和去除草本植物的蒙古扁桃(S)两种对照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其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G×S-G和G×S-S的根际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大,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次于G,根际土壤AMF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大,除全氮外呈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灌丛“沃岛”效应。根际土壤AMF共获得17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隶属于1门4纲6目10科10属63种,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平均占比为99.26%,两性球囊霉属(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