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红松是濒危的珍稀植物,同时又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论文对小兴安岭红松林内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响应面法筛选优化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培养基的组分。经对小兴安岭红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采集调查与分类鉴定,初步确定有5个科、8个属、21个种的真菌为红松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其中常见的有厚环粘盖牛肝菌、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赭盖红菇(Russula mustelina)等。以改良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筛选确定S.grevillei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KH2PO4 0.3 g、Peptone 16 g、Glucose 12 g、Beef extract 15 g、 CaCl2 0.05 g、MgSO4·7H2O 0.15 g、Malt extract 3 g、FeCl3(1%溶液) 1.2 ml、NaCl 0.025 g、(NH4)2HPO4 0.25 g、Vitamin B1微量(0.005 g) 、Agar 20 g并加水至1 000 ml。该配方为S.grevillei菌剂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2.
咸水灌溉可缓解干旱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长期咸水灌溉会破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为缓解盐分带来的危害,采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盐渍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设置两个灌溉水盐度:0.35 dS·m-1(淡水)和8.04 dS·m-1(咸水),在每个灌溉水盐度下,设置2个生物炭施用水平:0 t·hm-2(不施)和3.7 t·hm-2(施用).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增加了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了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在咸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各处理土壤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被孢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和罗兹菌门,优势菌属为:赤霉菌属、 Sarocladium、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葡萄穗霉属.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显著增加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门和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咸水灌溉的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子囊菌门和Sarocla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担子菌门、毛...  相似文献   
483.
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及土壤稀土污染治理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稀土资源开发过程对土壤、水体、大气、自然景观、人体及动植物体健康的可能影响,概括介绍了土壤稀土污染治理的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比较了上述3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以菌根修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植物土壤污染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菌根修复技术对植物吸收稀土元素的潜在影响及机制,并提出了菌根修复技术在土壤稀土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4.
以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各种因子对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及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简称Li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藜芦醇在质量浓度为150 mg/L、苯甲醇在质量浓度为150 mg/L、吐温80在质量浓度为7 mg/L时对白腐真菌生长及产酶促进作用最好;②Fe2+对白腐真菌生长及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Cu2+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及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485.
<正>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但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专家指出,其实,许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一些抗菌成分,平时不妨多吃一些。茴香:茴香当中的茴香醚有抗菌功效,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预防多种感染性腹泻,促进炎症及溃疡的痊愈。以茴香为馅可以做包子、饺子吃。需要提醒的是,茴香中钠含量比较高,烹调时要少放盐。姜:生姜中的抗菌物质主要是姜黄素和挥发油,可显著抑制真菌,同时对沙门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在炎热的夏季,细  相似文献   
486.
丛枝菌根真菌与蚯蚓对玉米修复砷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持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单独或联合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和蚯蚓对玉米修复砷污染土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和蚯蚓均显著提高玉米根系的AM真菌侵染率(P<0.05),且双接种处理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P<0.05);接种蚯蚓或蚯蚓与AM真菌双接种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P<0.05),并促进土壤中晶态的水合Fe、Al氧化物态砷含量升高;AM真菌与蚯蚓双接种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和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砷含量(P<0.05),且蚯蚓与AM真菌双接种处理土壤砷含量显著低于单独接种AM真菌或蚯蚓处理(P<0.05).可见,接种AM真菌和蚯蚓可以明显提高玉米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487.
石斛气生的兰科菌根组织结构及其对御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过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气生的兰科菌根适应干旱环境胁迫机理的研究鲜为涉及,现开展了培养基质的不同水分质量分数(w(水分)=43.6%、16.8%、5.5%)对兰科菌根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水分质量分数降低使石斛菌根外部形态发生多样变化;随着基质水分质量分数的不断降低,石斛的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当基质水分质量分数为5.5%时,石斛的多数生长指标均小于其它处理,但是根冠比(R/S)增加显著,高达2.22;通过不同切片多重镜检测定和图像分析,发现菌根的形态结构产生了天然的适应突变,独特的根被组织细胞层数多达5层以上,细胞壁相对加厚,细胞腔内网、羽状结构比其它两处理明显增多,石斛菌根通过形态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水分胁迫并维持其生长发育,石斛菌根组织结构的这些改变大大提高了石斛御旱的能力;水分质量分数高低与菌根感染率呈负相关,越是干旱条件菌根真菌繁衍越活跃,菌丝团结构相持时间越长,菌根的这些适应性响应都提高了石斛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88.
丹江口库区浮游真菌组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浮游真菌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群落组成和功能对于管理和维护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公司MiSeq测序平台对2019年10月丹江口水库表层浮游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FUNGuild功能预测分析其生态功能.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浮游真菌由6门和213属组成,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种群.丹江口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其水质整体处于良好状态,符合Ⅰ或Ⅱ饮用水源标准.RDA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TN、TP)、水温(T)、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LI)是影响浮游真菌分布的重要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理化因子主要与链格孢属(Alternari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路德酵母属(Lodderomyces)和Acremonium等优势属呈显著相关.FUNGuild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丹江口浮游真菌的营养型和功能群主要为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和病理-腐生营养型(pathotroph-saprotroph),其中黑鸡嘴样品植物病原菌(plant pathogen)和动物病原菌(animal pathogen)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样品.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表明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后续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中浮游真菌监测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89.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处理(CK)、单独接种AM真菌处理(RI)、单独施加生物炭处理(BC)和二者联合改良处理(BC_RI),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小果白刺(Nitrariasi birica Pal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有机碳、营养元素(全N、全P和全K)、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多元分析手段,探究不同改良方式改良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有效改良沙化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处理(RI和BC_RI)小果白刺根系均观察到明显的菌根侵染现象,但RI和BC_RI处理间菌根侵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N、K、Ca和Mg含量,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及N、P、K、Ca和Mg含量;BC_RI处理与RI和BC相比,根部生物量及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I处理使得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了152.54%,BC处理使得土壤全P和全K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18.18%.各处理0.25~0.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最高,BC_RI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大粒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形成.与CK相比,RI和BC_RI处理显著降低细菌、真菌群落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各处理细菌及真菌菌门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RDA及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生物炭及二者联合改良方式对土壤基质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不同改良方式下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改良处理中核心物种组成具有差异性;BC和BC_RI较RI处理,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生物炭与AM真菌联合,弱化了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菌种)的核心地位.SEM结果显示,AM真菌和生物炭施用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别是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变化)是导致土壤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综上所述,不同改良方式对沙化土壤改良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对加速沙化土壤生态恢复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0.
为研究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在OTUs水平上的物种组成,OTUs种类变化丘间较冻融丘明显,且土壤真菌OTUs种类变化显著;冻融丘和丘间细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真菌微生物;不同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优势微生物种类相同,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RB41,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除RB41外未退化与重度退化间优势微生物丰度有较大差异(P<0.05),丘间的优势微生物对不同退化较冻融丘敏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和莎草科的盖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导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湿地恢复中应加强湿地冻融丘和莎草科植物的保护以及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微生物碳氮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