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01.
以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农学部田间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农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2004年5月、10月和2005年5月、10月)对农田采取旋耕、梨耕和免耕处理,并在每一耕作处理区分别种植黑麦(Secale cereale L .)、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和杂草(休闲处理对照区),来研究覆盖作物及耕作方法对土壤中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免耕处理区,覆盖黑麦、毛野豌豆和杂草的土壤表层(0~10 cm)中,其真菌的牛物量均分别高于相应覆盖物的深层土壤(10~30 cm)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覆盖黑麦的土壤表层中真菌的生物量比覆盖毛野豌豆的高很多,在2004年5月和10月测得的土壤表层中,覆盖黑麦的真菌生物量分别是覆盖毛野豌豆的1.2和1.8倍,在2005年5月和10月,分别是1.6和1.2倍.对旋耕和梨耕处理区,在不同深度的土层和覆盖物的条件下,真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从上述结果,不同的耕作方式和覆盖不同的作物都会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免耕和覆盖黑麦相结合,对土壤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影响最为显著.另外,在不同的土壤层之间,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要高于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502.
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酯纤维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白腐真菌-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 F17)挂膜迅速、结合牢固且表现出良好的脱色性能.采用连续和间歇两种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浓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当进水浓度为15mg/L,停留时间24h,连续式运行,混合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79.5%,刚果红脱色率为91.6%,结晶紫为65.4%,次甲基蓝为6.9%.  相似文献   
503.
Mn(Ⅱ)氧化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n(Ⅱ)氧化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其生理特性、氧化机制和功能等的研究,对于进行含锰水处理过程中生物除锰机理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对Mn(Ⅱ)氧化细菌的氧化机理、酶学研究等进展进行了总结.普遍认为,Mn(Ⅱ)的氧化机理可分为:(1)间接氧化,即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改变自身微环境,如pH、Eh,从而实现Mn(Ⅱ)的化学氧化;(2)直接氧化,即锰氧化酶的直接催化氧化或通过特定的键合作用实现氧化.目前酶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酶有:木质素过氧化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木质素降解酶等,所涉及到的微生物有:生盘纤发菌、杆状菌、土微菌属、假单胞菌、真菌等.本文同时也提出了Mn(Ⅱ)氧化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表1参45  相似文献   
504.
丛枝菌根在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重大,而丛枝菌根广泛存在于草原生态系统中,对碳固持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菌根碳固持研究的特点表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的功能逐渐定性量化、研究转变为植物-微生物-土壤三维立体等,向大背景、多理论和模型化方向发展.总结丛枝菌根在草原碳固持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丛枝菌根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AMF淀积了植物光合产物一定数量的碳,是土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碳库;3)AMF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固持;4)AMF产生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中一个重要碳库;5)AMF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间接增加了生物碳固持,巩固了土壤碳库的碳储存.由于AMF对于调控碳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下AMF的碳固持潜力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AMF的量和菌丝在土壤结构中的功能及菌丝网在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作用必将成为重点热点研究.  相似文献   
505.
以浙江千岛湖和宁波天童两个不同区域内的苦储(Castanopsis sclerophytta)为材料,对处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苦槠丛枝菌根(A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土壤pH均处于苦储丛枝菌根生长发育的最适范围内,丛枝菌根的侵染率无明显差异;酸性磷酸酶为两区域内的主导磷酸酶,各种磷酸酶活性均是天童地区高于千岛湖地区;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天童地区为显著相关,说明AM侵染率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6.
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及降解过程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许多白腐真菌对染料具有广谱的脱色和降解能力,其脱色及降解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在次生代谢阶段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酶LiPs和猛过氧化MnPs所致。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脱色及降解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藜芦醇和二价猛等能够显著提高木质素过氧化酶的产生;富氮培养基会抑制LiPs的生成;硫脲、叠氮化物、氰化物等均能明显地抑制白腐真菌的脱色及降解活性;缓冲液的选择对维持稳定pH值和菌丝的形态有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其脱色效果;富氧环境是一切白腐真菌对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的必要条件;适度的搅拌混合有利于反应时的物质之间传递;一般地,在培养时间达到3天以后白腐真菌才能达到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活性。染料分子大小和结构及其基团的位置对脱色及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使用特殊填料极大提高处理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克服真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提高处理能力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07.
污水生物处理应用微生物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真菌固化法去除废水中重金属和微生物固化进行污水处理的功能和特性,重点阐述了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处理不过程中去除油脂和臭味等研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08.
The effect of inoculation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fungi( Acaulospora lavis) on the degradation of 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 in soil was studies. Cowpea plants( Pigna sinensis) were used as host plants and grown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rhizobox.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in sterile and non-sterile soil,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rate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mycorrhizal plants than in the non-mycorrhizal plants. Addition of 4 mg/kg DEHP slightly affect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but the addition of 100 mg/kg DEH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DEHP degradation in the mycorrhizosphere (Ms) and hyphosphere (Hs),especially in the Hs, increase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Acaulospora lavis. It is concluded that mycorrhizal hypha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lant uptake, degrad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DEHP. The mechanism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numbers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and activity of dehydrogen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in the Ms and Hs by mycorrhizal fungi.  相似文献   
509.
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定化白腐真菌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培养和固定了能有效降解含酚废水的白腐真菌,并用固定化的白腐真菌处理了各种条件(载体、浓度、pH和温度)下的含酚废水。利用静态实验,分析了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去除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以木屑为载体、含酚废水浓度为250 mg/L以下、pH=6.5、温度为30℃,去除率可达89.97%。  相似文献   
510.
抗生素对细菌具有强抑制作用,从而会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用定量PCR方法对土霉素生产废水处理装置(进水中土霉素浓度为1 662.1±248.6μg/L)中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18S rRNA基因的含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对污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详细解析。定量PCR结果显示,土霉素废水活性污泥中真菌(18S rRNA)/细菌(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比例高达1.2,明显较高于非抗生素肌苷废水活性污泥中的比例1.52×10-6,表明真菌对于土霉素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细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显示,Alpha变形菌和Beta变形菌是主要的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3.7%和22.0%,其次是酸杆菌(17.0%)和拟杆菌(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