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艺  姜学艳  梁振春  季海波 《生态环境》2004,13(4):622-625,640
采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 edulis、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 viscidus,在山东东营盐渍土环境胁迫下,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和施磷都增加了油松植株的干质量,但施磷不如接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接种外生菌根后,油松体内的K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Na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使得w(K)/w(Na)增加,从而改变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离子的毒害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来增加植物的抗盐性;同时,接种后外生菌根增加了油松对P的吸收,改善了盐渍土壤导致的植物营养亏缺,促进了植物在盐渍环境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62.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利用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反应器的特性及发展状况。阐述了真菌反应器内填料的选择以及温度,湿度,pH,含氧量等条件对真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堆肥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厨房垃圾、园林垃圾、农村秸秆和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纤维产品均可作为堆肥原料 ,这些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 ,而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堆肥过程中较难生物降解。因此 ,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能加速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的高效微生物。研究发现 ,对纤维素和木质素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主要是高温放线菌和高温真菌 ,其中有独特降解机制的白腐菌在木质素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决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还田后的快速降解问题,本研究以棉花秸秆在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下的微生物降解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拮抗试验、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对棉花秸秆降解的最优条件组合筛选试验、白腐真菌与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在田间降解秸秆的系列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两种菌株共存时不相互抑制菌丝生长,菌株之间不发生拮抗反应,可以对两种菌株进行复配形成棉花秸秆降解菌群;(2)根据L9(34)正交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温度、氮添加量、菌种类型和料水比这四种因素对棉花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效果,室内降解棉花秸秆在最优组合条件温度45℃、氮添加量3%、料水比1/2,复合菌群下的效果最好;(3)田间降解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降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冬季低温和降雪等情况下,为期50 d的田间试验中复配菌组对棉花秸秆降解率达到29.93%。后续实验需要在考虑实际土壤磷素含量情况下,确定适合于棉花秸秆降解的磷素补充量来促进棉花秸秆在田间快速降解。本研究对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在田间的快速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王丹丹  杨泽平  赵远  梁玉婷 《环境科学》2018,39(11):5163-5169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施粪肥土壤中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黑麦草盆栽试验,比较了添加2%生物炭处理和仅施粪肥条件下,根际真菌的群落演替及分子生态网络.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与不添加生物炭的对照处理中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两种处理情况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59. 64%~84. 80%)、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 90%~5. 87%)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4. 34%~16. 11%)均为主要菌群.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相比不添加生物炭的对照组,添加生物炭后的土壤真菌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联系且显著增强了种间积极的相互作用(P 0. 05). 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中植物根系与真菌丰度和种间相互作用显著相关(P=0. 001).植物根系是影响真菌丰度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6.
宁南山区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天然草地(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为参照,选取2种典型人工恢复植被:人工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和人工林地(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不同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样地土壤样品共测得真菌27个门,44个纲,70个目,91个科.其中,优势菌门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分别为71.8%和15.2%;优势菌纲主要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盘菌纲(Pezizomycetes);优势菌属有:赤霉菌属(Gibberella)、肾形虫属(Colpoda)、水球壳属(Hydropisphaera)、叶生壳属(Floricola)、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和Marcelleina.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苜蓿地最大,柠条地最小.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天然草地的丰度最高,为4.8%;子囊菌门丰度在苜蓿地里最大,达82.6%,在柠条地最低,为56.8%;担子菌门和分类不明确门(Unclassified)在柠条土壤中丰度最大,分别为:25.3%和7.9%,在苜蓿地中最低,分别为:7.1%和0.8%.盘菌纲在天然草地中的丰度最高,为17.8%,且显著高于柠条地.伞菌纲在(Agaricomycetes)柠条地中的丰度明显高于苜蓿地.Heatmap热图分析表明,尽管苜蓿地中土壤真菌群落与天然草地的相似度更高,但是天然草地中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的相对丰度最大,种植苜蓿使土壤致病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柠条地的肾形虫属相对丰度最高.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水分(SW)、有机碳(TOC)和全氮(TN)是影响宁南山区林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67.
白腐真菌组合培养提高漆酶酶活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腐真菌组合培养的方式提高漆酶酶活,并对组合后菌株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菌株55(Trametes trogii)和菌株m-6(Trametes versicolor)组合后漆酶酶活较菌株55和m-6分别提高了24.13倍和4.07倍;组合后菌株间不存在抑制作用;平板培养时,两菌株菌丝生长止于菌丝交界处,该处漆酶酶活最高并分泌褐色色素;液体培养时,菌株m-6对组合后漆酶酶活的提高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向菌株55的培养物中添加菌块m-6,其酶活比向菌株m-6培养物中添加菌块55时的酶活高7.03倍,并且菌株m-6胞外物对菌株55的漆酶分泌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加入20 mL过滤灭菌胞外物可使菌株55漆酶酶活提高6.79倍,而且胞外物高温灭菌后仍能刺激菌株55的漆酶分泌,加入20mL后酶活比对照高4.60倍;Native-PAGE活性染色结果表明组合后同工酶种类未发生变化,但有3种同工酶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68.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菌根真菌-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修复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滕应  骆永明  高军  李振高 《环境科学》2008,29(10):2925-2930
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宿主植物,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和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单接种及双接种对PCBs复合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效应.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共生体系中,紫花苜蓿对土壤中PCBs的降低起到明显作用,使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中PCBs浓度分别下降了15.8%、 23.5%,紫花苜蓿单接种菌根真菌和苜蓿根瘤菌后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中PCBs浓度分别下降了14.8%、 24.1%和20.6%、 25.5%,双接种后土壤PCBs分别降低了23.2%、26.9%,而且也改变了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程度,改善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见,紫花苜蓿豆科植物-菌根真菌-根瘤菌特殊共生体对PCBs污染土壤显示了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69.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生物吸附的影响因子,考察了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所受影响,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线性化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X. chrysenteron菌丝的生物吸附热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当菌丝的质量浓度为10g/L, 30 ℃时,X. chrysenteron非活性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最佳吸附量分别为47.11和11.72mg/g(以菌丝干质量计);X. chrysenteron非活性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平衡吸附量均优于活性菌丝;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去除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分别呈指数下降和线性下降;30 ℃时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平衡吸附量均比 25 ℃时大.  相似文献   
70.
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生物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并采用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G.viscidus菌丝的生物吸附特性.同时,考察了G.viscidus菌丝在不同温度和Cu(Ⅱ)起始浓度下,各自对Cu(Ⅱ)吸附能力和吸附率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G.viscidus活性菌丝在2h时达到最大吸附速率,16h时达到最大平衡吸附量,其主动吸附使得对Cu(Ⅱ)具有很高的平衡吸附比例;G.viscidus活性菌丝和非活性菌丝均对Cu(Ⅱ)具有很大的吸附量,分别为25℃时的15.12与36.13mg·g-1(以干重计)和30℃时的16.23与10.42mg·g-1(以干重计);G.viscidus非活性菌丝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G.viscidus活性菌丝则无显著变化;G.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Cu(Ⅱ)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