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278篇 |
基础理论 | 27篇 |
污染及防治 | 2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在简要介绍移动平均、傅立叶交换和小波变换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过程中去除噪声效果的优劣,并应用于塔北雅克松-轮台地区的地球化学勘探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是一种理想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57-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风速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8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距平累积法、 5 a趋势滑动法、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1957-2009年多年平均风速为2.36 m/s,水蚀区、 水蚀风蚀交错区和风蚀区年均风速分别为2.36、 2.17、 2.60 m/s,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08 4、 -0.009 4和-0.018 8 m·s-1·a-1,并均通过了0.001的极显著性检验。3个区域均是冬、 春季的平均风速对全年趋势演变贡献率较大,年均风速也均在1981年发生偏强转为偏弱的跃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平均风速逐渐减小。②黄土高原平均风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最大风速为5级或5级以上的发生日数减少。大风频率从1970年代至2000年代呈显著减少趋势,风蚀区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10%以上,水蚀风蚀交错区减少1%~5%,到2000年代,大多数站点的大风频率均降低为<2%。③水蚀风蚀交错区和风蚀区年均大风日数较多,而水蚀区和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年均大风日数较少。根据大风年均发生日数,将大风天气划分为大风天气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10 d)、 较多区(10~50 d)、 多发区(50~100 d)和频发区(>100 d)。大风较多区在黄土高原地区分布最广,其次是较少区,无频发区。70年代至90年代,风蚀区和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站点大多为大风较多区,其中70年代中宁和包头为大风多发区;2000年代以后,大部分地区转为大风较少区。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网分布规律及其主控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喀斯特地区河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主控自然要素的关系,运用GIS为主要分析手段,以贵州为研究样区,通过数字矢量化1∶5万水系图、降雨量分布图、地貌类型图、坡度图、岩性图等,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区河网密度值,分析了贵州河网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贵州平均河网密度为781.84m/km2,受构造运动影响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为1000.43 m/km2,石灰岩地区为597.16 m/km2,白云岩地区为779.41m/km2,河网密度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要远远高于碳酸盐岩地区,白云岩地区河网密度高于石灰岩地区;在垂直空间上,坡度≤2°时,河网密度最大,为1237.36m/km2,而坡度≥25°时,河网密度为379.37m/km2,随着坡度的增加河网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广州番禺区不同地类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番禺区建设代表城市、农田、村镇、园地4类典型集水区的径流试验小区,对每个径流小区采集3场有效降雨径流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输出浓度差别较大,TSS和COD输出浓度(EMC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园地>农田>村镇>城市;NH3--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NO3--N为城市>农田>村镇>园地;T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TP为农田>园地>城市>村镇。对于农田集水区,TSS和COD的输出明显受降雨的影响,而N、P污染物的输出受施肥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城市集水区,晴天累积污染物的数量和降雨情况是决定初期径流中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污染负荷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颗粒物是携带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各径流小区的初始冲刷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透水地面更易发生降雨初期冲刷;降雨强度是影响降雨径流初始冲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时空耦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多模式集合预报订正算法(简称“ET-BPNN算法”),对4种常规污染物(NO2、O3、PM2.5和PM10)的空气质量模型预报结果进行订正. 订正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中利用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和梯度提升回归树3种机器学习算法,采用4个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CMAQ、CAMx、NAQPMS和WRFChem)的多尺度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中尺度天气模式(WRF)的气象因子预报数据(包括2 m温度、2 m相对湿度、10 m风速、10 m风向、气压和小时累计降水量)以及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结果进入基于均方根误差的择优选择器,选取3种机器学习算法中优化效果最好的算法;在第二步中利用了BP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加权平均获得集合模式订正预报结果. 结果表明:①与模式集合平均算法相比,ET-BPNN算法使NO2、O3、PM2.5和PM10浓度预报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30.4%、18.9%、43.3%和38.1%. ②ET-BPNN算法的优化效果较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和梯度提升回归树3个机器学习算法有明显提升,与极端随机树算法相比,ET-BPNN算法使NO2、O3、PM2.5和PM10浓度预报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2.7%、20.1%、19.7%和9.7%. ③在易发生污染的秋冬季,ET-BPNN算法对PM2.5浓度的预报具有明显的优化效果,此外该算法明显缩小了不同站点预报和不同预报时效之间的偏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④对O3和PM2.5浓度预报而言,经ET-BPNN算法优化后的预报结果能够更好地把握污染过程,对污染物峰值浓度的预报也较模式集合平均算法更准确. 研究显示,ET-BPNN算法提高了空气质量模式对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统计方法学估算场地污染物平均浓度能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污染程度,这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某焦化场地中典型污染物——萘为例,分别依据英国环境署颁布的《土壤污染浓度与临界浓度比较导则》(Guidance on Comparing Soil Contamination Data with a Critical Concentration)(简称“英国CL:AIRE导则”),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布的ProUCL技术导则(ProUCL Technical Guide,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for Data Sets with and Without Nondetect Observations)(简称“美国ProUCL导则”),基于统计方法学对场地土壤萘浓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审查、分布类型判断及真实平均浓度估算,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建设用地的筛选值对场地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污染场地0~1 m土壤萘的真实平均浓度小于GB 36600—2018第一类建设用地筛选值,但1~2 m和2~4 m土壤萘的真实平均浓度大于筛选值;在不同土壤深度上,萘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以场地中心为主要污染源,向四周逐级扩散递减,因此需对场地开展详细风险评估. 此外,通过对比英美两国导则可知,美国ProUCL导则更加严格,利用Q-Q图示法和拟合优度检验法判断场地数据的分布类型,并基于数据分布特征计算相应的95%置信上限值估算污染物的真实平均浓度;而英国CL:AIRE导则相对简单,主要基于中心极限定理通过计算双侧置信区间估算污染物浓度,同时利用空间图判断污染物空间布局,有助于评估场地污染状况. 研究显示,基于统计方法估算场地土壤污染平均浓度可降低风险评估结论的不确定性. 建议我国以英国CL:AIRE导则中的统计方法为基础估计污染物真实平均浓度,逐步融入美国ProUCL导则中的统计方法以提高风险决策水平,对实现我国污染场地精细化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平均声级是环境声学中的一个重要评价量。但是,等效声级切被有些人认为就是平均声级。本文在分析等效声级内涵和介绍数理统计学平均值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了平均声级和等效声级的差异,并提出了一个观点——等效声级并不等于平均声级,平均声级与等效声级是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评价量。等效声级是能量的平均等效,而平均声级是能量对数的平均等效。平均声级必须反映声级的集中趋势,平均声级的计算只要取各瞬时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19.
马卫东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1,1(5):4-5
石油在加工、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储运损耗。据欧洲CCNCAW石油组织试验数据,在无油气回收的加油站,从卸油、储存到给汽车油箱加油平均损失率为3.45‰,也即是2次灌装环节的损失率,平均每次损失1.73‰,油品的蒸发损耗十分惊人。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效益的下降,而且由于油品蒸气大量地排入大气中,一方面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地损害了作业场所工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为作业区留下了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20.
连续采样和间断采样监测大气中SO2日平均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续采样和间断采样监测大气SO2浓度的对比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24h逐时间断采样的SO2浓度平均值和连续采样的SO2日平均浓度之间没有偏差,而几个时刻间断采样的平均值与连续采样的日平均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