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思祺  严伟富  赵峰  卢小泉 《环境化学》2020,39(4):1137-1144
制药废水是环境中萘普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因废水中含盐量较高,传统生物法对其中萘普生的去除效果有限,因此研究如何快速去除制药废水中的萘普生污染以及如何获得高盐废水中快速降解萘普生的功能菌群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期驯化的混菌,研究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0.3%—3.0%不同盐度下对萘普生的去除效果.驯化后的混菌在108 h对8 mg·L~(-1)萘普生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并且在3.0%的高盐度下经过108 h去除率可达98%.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发现相比于原始接种源,在门水平上,驯化后的微生物群落中厚壁菌门(Firmu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在属水平,在0.3%—1.0%盐度下,真细菌属(Eubacterium spp.)的丰度显著增加至27.9%—50.5%,Bacteroides和Dysgonomonas等也分别从0.05%、0.03%增加至2.7%—6.8%和10.0%—19.9%;值得注意的是,Castellaniella和Pseudomonas在3.0%的高盐度下显著富集至6.9%和37.3%.本研究表明,Eubacterium、Dysgonomonas、Bacteroides等菌属能够耐受较低的盐度(0.3%—1.0%),且可能在降解转化萘普生体系中发挥作用;Castellaniella和Pseudomonas会在3.0%的高盐环境下富集,可能是两类较好耐盐性且具有较强萘普生降解能力的功能微生物.  相似文献   
62.
土壤中多氯代二恶英(PCDD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全英  莫测辉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2):41-45,F004
介绍了国内外对土壤(尤其是城市污泥)中的多氯代二恶英(PCDDs)的研究现状,包括:土壤中PCDDs的来源、分布及迁移转化情况,其环境稳定性使污染的危害程度加重;PCDDs在环境中的降解主要是光降解、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63.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ND6菌株 ,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 ,使无机盐培养基(MM)中 2g/L的萘在 48h内降解 98% .该菌株含有一个 115kb的大质粒pND6 .DNA杂交实验表明 ,pND6质粒含有与恶臭假单胞菌 (P .putida)G7菌株的NAH7质粒同源的萘降解基因 .图 3表 1参 14  相似文献   
64.
光解法降解含萘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6W主波长为265mm的低压汞灯和300W的高压汞灯为光源,对模拟污水中的萘进行了紫外光直接光解和TiO2催化光解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催化剂吸附作用、体系溶氧、无机酸、碱和催化剂剂量等因素对萘光解反应影响的考察,证明紫外光光解法能够使模拟污水中的萘快速、有效地进行降解,并表明萘的TiO2催化光解与其直接光解相比并无明显的优越性。光解反应速率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65.
南四湖沉积物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C同位素内标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17种含2,3,7,8-氯代二苯并二NB12E英/呋喃(PCDD/Fs)及1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山东近海(日照、烟台、青岛)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总Co-PCBs含量分别为54.4pg·g-1dw(南阳湖)和41.4pg·g-1dw(微山湖).总PCDD/Fs含量分别为106.7pg·g-1 dw(南阳湖)和147.0pg·g-1 dw(微山湖).两湖含2,3,7,8-PCDD/Fs异构体对总毒性当量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即以四-五氯代异构体为主.PCDD/Fs含量次序为青岛>日照>南四湖>烟台.南四湖、日照、烟台近海沉积物中的PCDD/Fs对总TEQ(PCDD/F-TEQ+PCB-TEQ)的贡献为68.8%-93.0%.南四湖与山东近海沉积物中PCDDs/PCDFs比值和OCDD%∑百分比表明,山东省PCDD/Fs的来源较为一致,相对恒定.除河口处外,大气沉降应是南四湖及山东近海PCDD/F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6.
水葫芦对萘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条件下 ,以水葫芦为对象 ,对水生植物净化塘处理萘污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静态试验中 ,水葫芦净化塘对浓度为 2 5、6 5和 16 1mg L萘污水的 7d净化率分别为 97 1%、93 7%和 90 4 %。动态试验中 ,相同浓度萘污水 7d后的出水净化效率分别为 99 2 %— 99 9%、97 3%— 98 6 %和 94 6 %— 96 7%。进水浓度分别为1 2mg L和 6 5mg L萘污水在水葫芦净化塘中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 5d和 7d ,水葫芦净化塘动态过程的净化效率高于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67.
多氯代二恶英在土壤表面的紫外光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军  包志成 《环境化学》1996,15(6):541-546
本文利用500W中压汞灯研究了二恶英在干燥土壤中的紫外光解,根据光解结果计算了土壤中二恶英的降解深度,并分析了五氯代二恶英(PeCDD)的光解产物,结果表明,二恶英在土表面发生了较快的光解反应,反应在2h内基本完成,降解深度为0.027mm,对PeCCD光解产物的分析结果显示,二恶英在土壤表面紫外光降解的主要途径为脱氯,而且脱氯优先发生在邻位下。  相似文献   
68.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2时,在50 min时萘最佳降解率为82.3%。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萘的降解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其反应速率k为0.030 2 min-1,远高于高铁酸钾体系的0.007 4 min-1和过硫酸钠体系的0.003 4 min-1的总和,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对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测定,显示该体系可以活化过硫酸钠且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与萘的降解试验结果吻合。采用自由基猝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技术探究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的活性氧化物种,发现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都参与了...  相似文献   
69.
微波 (microwave,MW) 诱导过硫酸盐 (persulfate,PS) 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手段。以萘为土壤中典型的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有机污染物,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计算软件模拟,结合电磁耦合理论分析探索了微波电磁辐照过程中土壤有机物消解过程机制,并考察了PS浓度、MW辐照时间、MW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萘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仿真优化后,微波反应器具有更好的加热均匀性。在微波谐振腔内,萘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W诱导PS反应速率常数是常规电加热的1.6倍,这可能是因为极性过硫酸盐分子在微波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胶体运动趋势增加;同时,多环芳烃有机物在微波场中的土壤传质性能得到优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当PS浓度为1.0 mol·L−1、MW温度为80 ℃、土壤含水率为15%、MW处理时间为60 min时,萘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6.5%。本研究结果可为微波诱导过硫酸盐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量和来源。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在食物链上的生物累积和放大,也加剧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毒害作用。总结回顾了有关POPs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对将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环境监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