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  相似文献   
43.
《生态环境》2010,(3):F0003-F0003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10月《2009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1.224,总被引频次2446次,他引率0.87;基金论文比为0.952(即95.2%)。这些指标都是较高的,说明本刊的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和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4.
声明     
正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  相似文献   
45.
《环境保护》2008,(6):F0003
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相关单位: 《环境保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自1973年创刊以来,紧密关注国家环境大政方针、时刻关注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状况,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全国各企事业单位、环保科研机构、全国各类高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6.
正《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的数字版本已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所有被本刊录用并发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制作成数字版本在以上各数据库  相似文献   
47.
48.
根据西安市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西安市第四届“学术金秋”活动的通知》要求,西安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西安地震学会,于2007年11月1日上午在市政府礼堂举办了城市防震减灾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灾害学》常务副主编袁志祥做了城市防震减灾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大家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状态,环境管理正在由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转向质量改善和健康优先,从事环境管理研究与探索的环保人需要一个专有的学术平台和窗口,《中国环境管理》应运而生,着力打造中国环境管理领域的专业传播平台。为了加快实现期刊发展目标,体现学术期刊专家办刊的核心理念,凝聚各方力量,集思广益,共谋期刊发展大计,《中国环境管理》于2015年2月5日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编委会会议,期刊主编、  相似文献   
50.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突出表现在这一组织所兼具的学术属性和科层属性。目前,我国大学管理实践中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仍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如何处理好大学中这对深刻的矛盾,是当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重构高校内部管理架构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