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66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8篇
综合类   1979篇
基础理论   234篇
污染及防治   223篇
评价与监测   189篇
社会与环境   13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余平 《绿色视野》2008,(1):58-58
上个月我随团到香港旅游。我们游览了香港海洋公园、太平山顶、浅水湾、星光大道等著名景点。为体验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导游还特意带领我们参观了香港玛丽医院。  相似文献   
902.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相似文献   
903.
文章报道了2005年度分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放射性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行动初步调查清楚了2005年九湖核素浓度(U、Th、~(226)Ra、~(40)K)总α和总β值的区域最大值。调查结果表明,这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基本属正常本底水平,没有受到人工放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904.
低温季节生物栅对富营养化河水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低温季节不同工况条件下生物栅净化池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1月中旬到12月底期间,江南地区的气温和河道水温都较低,生物栅池中水生植物(水花生)处于休眠和枯死阶段,生物膜上微生物活性也较低,因此河水在池中的净化主要由过滤、沉淀和吸附等物化作用完成的,停留时间为10h时生物栅池对河水中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为16.7%~38.8%、30.0%~41.7%、14.1%~35.0%和15.4%~44.4%。随着气温和水温的进一步降低(A阶段到B阶段),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也逐渐下降(下降幅度为2%~10%),低温导致污染物沉淀和吸附速度及生物膜活性降低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低温季节富营养化河水的DO含量较高,温度越低,填料类型、曝气与否、植物有无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也越小。  相似文献   
905.
间歇式运行对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中试规模人工湿地间歇式运行与连续式运行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场试验采用0.8 m3/m2·d的水力负荷.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增强了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出水溶解氧(DO)含量为2.6~4.5 mg/L,较连续进水方式平均提高了51.06%.间歇式进水对TN和NH4 -N的去除影响较大,与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1.5%和30.5%;而对NO3-N、TP和CODMn的去除影响较小.采用间歇式运行TN的出水浓度较连续式运行稳定,受季节变化和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小,出水浓度<2 mg/L;而间歇式运行对TP和CODMn出水浓度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6.
乌梁素海污染现状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乌梁素海湖泊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河套灌区内,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由于所处地区的特殊水文气象条件与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文章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成分,即:污染特征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进一步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意义以及结合地区特征指出湖泊污染的驱动因子,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7.
底泥生态疏浚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底泥生态疏浚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的概况并对修复效果进行分析,针对生态疏浚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08.
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 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生长周期滞后,导致植物立枯生物量与活体生物量比例在2年中相同月差异很大.第2年芦苇地上生物量是第1年的3.9倍.芦苇组织中TN和TP含量遵循新鲜叶>成年根>新鲜茎的规律.新鲜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变化相对不大,当植物枯萎时地上组织TN和TP含量明显下降.根中TN和TP含量在全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植物净吸收随植物生长情况而改变,按全年衡算,当湿地进水TN和TP负荷分别为61.39和7.39 g/(m2·a)时,植物地上生物量吸收TN和TP分别占湿地TN和TP总去除量的46.0%和26.8%,植物吸收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9.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水环境容量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环境恶化状况;就是要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加大治理水环境的力度,促进水生态系统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是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要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要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用高效的办法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10.
人工湿地对北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级串联人工湿地试验装置以及无芦苇的空白对照装置在户外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分阶段考察该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实际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第一阶段为装置初运行阶段,采用较长的停留时间,该阶段装置对COD、TN、NH3-N、NO2--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5%、75%、95%、75%和50%.芦苇的存在使以上各指标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0%、40%,20%、20%和50%;第二阶段采用较短的停留时间,该阶段装置对COD、TN、NH3-N、NO2--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75%、100%、70%和98%,芦苇的存在使以上各指标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0%、20%、35%、25%和63%.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对城市污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水中的N和P,对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系统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