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安全科学   332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683篇
基础理论   457篇
污染及防治   215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为摸清中国淡水水产养殖排污状况,通过指标选择,依据各省水产养殖量和池塘养殖水产排污量进行分区,划定高、中、低强度污染排放区;再根据不同种类水产品的排污系数和养殖量进一步选择污染减排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淡水水产品种类,为中国水产排污分区管理和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沿海地区是水产养殖污染高强度排放区;高排污系数水产品黄鳝、鳜鱼、乌鳢、鲈鱼、鳗鲡等要重点关注。因各地区水产品养殖种类、数量和排污系数不同,不同强度排污区域需重点关注的水产品种类有所差异。高强度排污区域还需重点关注水产品种类为泥鳅、黄颡鱼、草鱼、鲶鱼、河蟹、罗非鱼等;中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鲤鱼、罗非鱼、鲢鱼、鲫鱼、草鱼、河蟹和南美白对虾等;低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的主要水产品种类为鲤鱼、草鱼、鲢鱼等。  相似文献   
982.
调查了广州钢铁厂搬迁3 a后旧址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情况,统计了群落中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组成和各种植物的重要值,分析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较了植物的重金属耐受性。结果发现,在调查的6个样方中,共有26种植物,分属于14科,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数量最多,没有发现豆科植物。植物生活型组成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21种,占80.77%,极少灌木和乔木,表明群落处于次生演替的初级阶段。群落中的植物重要值差异较小,以蜈蚣草(Pteris vittata)的重要值最大,为32.10;其次是少花龙葵(Solanum americanum)、苎麻(Boehmeria nivea)、蟛蜞菊(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它们的重要值也大于20;其余14种植物重要值小于10。群落中优势种不明显,表明群落的组成较复杂。群落内植物覆盖度平均仅27.16%,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93,均匀度指数为0.89。群落内植物数量多而个体矮小,导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高而覆盖度较低,表明植物种子萌发受到重金属胁迫较小,而植物生长受重金属胁迫较大。群落中超富集植物仅有蜈蚣草、少花龙葵和蟛蜞菊3种,有8种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对于钢铁厂旧址的生态恢复,可利用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构建符合景观需要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83.
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及其脱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于德爽  李津  单晓静  杨振琳 《环境科学》2017,38(6):2435-2443
采用A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通过接种胶州湾底泥,研究了海洋厌氧氨氧菌的富集培养及其脱氮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可分为4个阶段:菌体自溶期(1~15 d)、迟滞期(16~152 d)、活性提高期(153~183 d)与稳定运行期(184~192 d).与淡水厌氧氨氧化相比,其迟滞期(137 d)较长,活性提高期(30 d)较短,对基质浓度与HRT的变化更敏感,且由进出水导致的菌活性延迟时间为5 h,远长于淡水厌氧氨氧化菌,因此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更难富集培养.经过192 d运行,对NH_4~+-N与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8%与95.66%,三氮转化比n(NH_4~+-N)∶n(NO-2-N)∶n(NO-3-N)为1∶(1.2±0.2)∶(0.22±0.06),接近理论比(1∶1.32∶0.26),NRRNH_4~+-N升至0.080 kg·(m~3·d)-1,海洋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显著提高,这标志着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成功.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污泥逐渐由黑色泥状变为砖红色颗粒状,扫描电镜观察,该砖红色颗粒为表面光滑,排列紧密、有类似火山口形状的球状菌相互黏聚而成的菌团.  相似文献   
984.
针对Fe/Ni、Fe/Pd双金属成本高,疏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还原水中2,4-二氯酚(2,4-DCP),考察了铜质量比(ω(Cu))对Fe/Cu还原降解2,4-DCP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进行到80 h时,ω(Cu)=10%的Fe/Cu还原效果最佳,对2,4-DCP的去除率接近100%,中间产物4-氯酚(4-CP)也基本转化为终产物苯酚(CA),CA产率达91.8%。还原通过2种途径进行:(1)2,4-DCP先被还原脱去一个氯生成中间产物4-CP,随着反应进行再被脱去一个氯生成CA;(2)2,4-DCP被直接脱去2个氯生成终产物CA。XRD分析表明:反应后Fe/Cu中的Fe~0被氧化为Fe_3O_4和Fe_2O_3,Cu~0被氧化为CuO。  相似文献   
985.
当前人们对于电力需求依然很大,而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现如今最常见的发电形式。但火力发电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专门的节能减排目标,不但使我国的脱硝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使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发展。本文重点对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及氨逃逸量分析。  相似文献   
986.
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 (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孟昭福  吴琼  许绍娥  刘泽 《环境科学》2016,37(11):4419-4427
为了探究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Ⅵ)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200% 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B200B)以质量比1:2、1:1和2:1组配为3种复合吸附剂(CS1:2、CS1:1和CS2:1),将其以不同添加量(2%、5%和10%)加入土,批处理法研究各土样对菲和Cr(Ⅵ)的等温吸附,并对比不同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复合吸附剂的土(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是CK(土)的3.02~13.61倍,且等添加量下Cr(Ⅵ)吸附量表现为CS2:1 > CS1:1 > CS1:2 > CK.吸附为自发过程,表现为焓增(CS1:2除外)、熵增的特征.不同CS土对菲的吸附量为CK的3.87~13.00倍.2%和5%添加量下,菲的吸附量表现为CS1:2 > CS2:1 > CS1:1 > CK,而菲吸附量在10%添加量下为CS1:2 > CS1:1 > CS2:1 > CK.吸附表现为自发、焓减和熵增的特征.②10~30℃范围内,CK、CS1:1和CS2:1土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了5.84%、4.63%和8.22%,而CS1:2土对Cr(Ⅵ)的吸附量降低2.70%.CK对菲的吸附量从10~30℃增加1.69%,CS2:1、CS1:1和CS1:2土对菲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0.55%、4.36%和12.81%.③pH值4~10,CK对Cr(Ⅵ)的吸附无显著变化,而各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降低.CK、CS1:2和CS1: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4最大,而CS2: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7最大.④复合吸附剂中B200B比例越高,CS土对菲的吸附越佳,而生物炭比例越高,CS土对Cr(Ⅵ)的吸附越好.  相似文献   
987.
于2012年和2014年春季在成都西南郊区采集PM_(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PM_(2.5)的浓度,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PM_(2.5)中2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分别讨论了PM_(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富集程度及来源,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PM_(2.5)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西南郊区春季PM_(2.5)的质量浓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PM_(2.5)中元素组成特征表现为K和S的质量分数最高,Ga、Cs、Co、Cd、V的质量分数最低.国内外典型城市比较发现,不同城市PM_(2.5)中元素质量浓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PM_(2.5)中As、Br、S、Cd、Se、Pb、Cl和Zn污染程度较严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PM_(2.5)中Se、Cd为超富集,As、Br、Cl、Pb、Zn、S为高度富集,Cu、Cs、Ni、Ga、Co为中度富集,这些元素主要受人为污染影响,受自然源的影响很小;Cr、Mn、Ca、V为轻度富集,受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Na、Ti、Al、Si和Mg为基本无富集或微量富集,主要来自于土壤尘或扬尘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显示,PM_(2.5)中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大小为CdAsPbCuZnNiCoCrMnVTi,重金属联合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Cd是多种重金属联合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988.
目的研究不同离岸曝晒位置对纯铜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T2铜在三亚热带海滨离岸不同距离进行24个月的大气曝晒试验,结合大气Cl~-在相应位置的沉积量及湿度变化情况,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RD等对其腐蚀产物形貌、成分和物相进行分析。结果 T2铜热带海洋大气腐蚀以均匀腐蚀为主,其平均腐蚀速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曝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腐蚀产物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具有疏松结构的绿色Cu_2(OH)_3Cl,内层为致密的Cu_2O。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暴露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电解液介质中Cl~-浓度越大,T2铜腐蚀产物中Cu_2(OH)_3Cl含量增加,但腐蚀产物生成主要以Cu_2O相为主。结论腐蚀速率与盐雾沉积量与离岸距离变化关系存在差异,盐雾沉积量先升后降,在离岸80 m处有最大值,由于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导致T2铜腐蚀速率在离岸0 m处有最大值,在离岸80 m处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提升MIL-101对溶液中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性能。方法开展铜掺杂改性MIL-101研究。利用SEM,XRD和比表面与孔径分析仪等表征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分析,并考察不同Cu掺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碘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铜改性后吸附率明显增加,掺杂20%的铜时,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速率随时间增大而降低,而吸附率随初始浓度减小而增大。结论铜改性后的MIL-101对溶液中碘离子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速率和吸附量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0.
电镀废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普遍采用混凝沉淀法,由此产生了大量重金属污泥,其安全处置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资源化回收电镀废水中低浓度镍离子(Ni~(2+))和锌离子(Zn~(2+))的方法.结果表明,电镀废水经过铁盐混凝后,产生的沉淀溶解于硝酸中,得到硝酸溶解液中Ni~(2+)和Zn~(2+)浓度分别高达2.3 g·L~(-1)和1.5 g·L~(-1),而杂质铁(Fe~(3+))浓度为12.2 g·L~(-1).将硝酸溶解液直接进行水热处理,溶液中Ni~(2+)和Zn~(2+)浓度不变,残留铁浓度为1.76 g·L~(-1).向硝酸溶解液中添加乙酰丙酸(C_5H_8O_3)后进行水热处理,Ni~(2+)和Zn~(2+)浓度依然不变,但溶液中残留铁浓度仅为0.78 mg·L~(-1).硝酸溶解液中铁的去除主要源于水热条件下铁的水解和缩聚转化为高结晶度的赤铁矿.添加乙酰丙酸能够同时降低溶液中NO~-_3浓度和提升pH值,促进溶液中铁的水解和缩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