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9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65篇 |
综合类 | 308篇 |
基础理论 | 165篇 |
污染及防治 | 50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制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结合安全性系数评价了供试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的安全性。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和啶菌噁唑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接触毒性最高,LC50值分别为220.022和223.115 mg·L-1;其次为多抗霉素、丙森锌和戊唑醇,LC50值分别为436.496、472.358和638.638 mg·L-1;其余7种杀菌剂制剂嘧霉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嘧菌环胺和异菌脲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触杀毒性都较低,LC50值均大于1 000 mg·L-1。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丙森锌和啶菌噁唑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高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0.16和0.42;嘧霉胺、多抗霉素、氟硅唑和戊唑醇为中等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43、1.56、2.20和3.23;其余6种杀菌剂制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嘧菌环胺和异菌脲对半闭弯尾姬蜂表现为低风险性,安全系数均大于5。结果显示: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氟硅唑、戊唑醇和啶菌噁唑以及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有机硫杀菌剂丙森锌和抗菌素多抗霉素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急性毒性风险,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特别是啶菌噁唑和丙森锌,以免对半闭弯尾姬蜂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272.
闽江河口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碳氮磷分布及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河口区淡水、半咸水短叶茳芏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1月~2014年8月分季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时空变异格局及其计量学特征,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SOC、TN、TP含量范围分别为(18.24~28.36,1.44~2.24,0.45~1.01)(14.96~26.19,1.55~2.45,0.67~1.18)g/kg.淡水沼泽土壤各元素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而半咸水沼泽除TN含量垂直变异明显外,其他各指标则表现为波动变化的特征.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2.41±1.22,29.77±6.76,2.40±0.47以及10.89±1.09,24.92±3.80,2.29±0.25.方差分析显示,各指标含量在两个沼泽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个沼泽土壤SOC、TP、C/N、C/P均与土壤pH和EC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含水率和容重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N均与粉砂粒和砂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SOC、TN、TP含量对C/N、C/P、N/P影响显著.淡水、半咸水沼泽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是水动力学作用、外源物质输入、植物生产力和人类活动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3.
完备的防灾减灾机制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典型海洋风暴潮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1990年以来沿海地区政府防灾减灾财政支出和风暴潮经济损失数据,构建衡量政府灾害防御能力的协调度指标。利用傅里叶变换对政府补贴灾害的协调度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突变特征并依据非线性平稳性检验对补贴协调度进行动态拟合。测度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防灾减灾总支出灾害协调度,科技教育支出灾害协调度、城市建设灾害协调度、社会福利灾害协调度均显著上升,指出降低对政府支出过度依赖、探索多元的防灾减灾机制是提高我国灾害应急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4.
CO2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对叶用甘薯组培苗光合自养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兴蔬菜叶用甘薯组织培养苗的茎节段作为外植体,用MS低糖、无激素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设置不同的CO2浓度(Ci)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对组培植株进行环境调控处理,获得小植株净光合速率最高的处理组合(Ci,PPFD)=(8720μmol mol^-1,250μmol m^-2 s^-1),并在此组合下继续培养21d。结果表明:该调控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控制组培苗生长环境中的Ci和PPFD,提高组培苗的光合自养能力,实现低糖、无激素培养,处理组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数、株高、根鲜重和单株鲜重分别高出CK组57.7%,103.3%,131.6%和225.35%,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高出CK组26.3%和24.0%。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275.
本文主要研究了徐州权台矿煤矸石和煤泥的提取物对土壤硝化细菌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矸石水的提取物外,煤泥和矸石在不同提取剂中的提取物对硝化细菌的代谢速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煤泥和矸石中的有害物质和盐分,其综合生物毒性作用不容忽视;此外,通过研究表明该方法在研究煤矿固体废物的生态效应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6.
海洋纤毛虫实验生态学研究Ⅲ:纤毛虫摄食胁迫对弧菌(Vibrio sp.)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纤毛虫对弧菌 (Vibriosp.)种群增长的影响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弧菌在海水养殖水体中两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M櫣ller)和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Dujardin) ,摄食胁迫下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探讨 .数据分析显示 ,弧菌的种群密度在纤毛虫的指数增长期高于对照组 ,但在纤毛虫种群生长平衡期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纤毛虫种群生长衰退期则呈回升的趋势 .结果同时还表明 ,海洋纤毛虫的摄食胁迫对弧菌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激活效应 ,但对其种群生长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 ,本工作也进一步证实了食菌性纤毛虫对改良水质和维持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图 6参 15 相似文献
277.
用蒙脱石、稻草、鸡粪作为改良剂 ,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铜矿尾矿砂与菜园土混合土壤pH、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混合土壤上种植的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蒙脱石对不同生长期黑麦草的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 ;使用稻草和鸡粪处理尽管在开始阶段不利于黑麦草 (第 1茬和第 2茬 )的生长 ,但随时间延长 ,黑麦草的生物量 (第 3茬和第 4茬 )明显增加 ,表现出很好的后效。黑麦草的根重与鸡粪的添加量关系显著 ,施用稻草的纯尾矿砂处理组 (处理 2 2 )根重最大 ,而且蚯蚓只能在使用适量稻草的处理条件下才能在混合土壤中生长。土壤酶的分析发现 ,磷酸酶的活性除了在蚯蚓能够生长的处理组表现出较高外 ,其它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脲酶的活性则随着稻草和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各处理之间土壤的 pH值变化不大。添加稻草减少了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 ,而使用鸡粪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包括铜、铅和锌等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 ,说明在施用含有重金属的畜禽粪便时务必小心谨慎 ,以防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78.
安徽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安徽省是约于居(RSbSSL.)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质优。然而,对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目前基本上还未利用,绝大多数种类尚处在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1安徽自线条件概况安徽位于我国东南部,介于20”22’~34”40’N,114”53’~119o30’E之间,总面积约139万km’。本区地貌的基本特点是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间排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广大,两者共占全省总面积的60.7%,是悬钩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安徽气候属季风气候类型,并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日照时… 相似文献
279.
海洋纤毛虫实验生态学研究Ⅰ: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不同碳氮比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纤毛虫对碳源和能量来源的选择性,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海水养殖水体中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和巨大拟阿脑虫(Paranophrys magna)在牛肉浸膏及梯度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数据分析表明,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于纤毛虫种群增长影响显著,其中在0.05 g L-1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3种纤毛虫种群增长最佳(P< 0.05),而在0.4 g L-1浓度时纤毛虫的生长繁殖均受到高度抑制(P<0.05).这一结果显示,不同CN比对纤毛虫的种群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图3 表3 参10 相似文献
280.
不同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叶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是世界公害杂草,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后,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的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为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及石蜡切片技术,在Zeiss Image.A,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在9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增加,是细胞储水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在50%、3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三裂叶豚草叶片变薄、栅海比值增大,是典型的节约型干旱适应,同时叶肉栅栏细胞层数增加、栅栏细胞密度增大,表现出强壮型干旱适应特征;干旱胁迫程度越大,三裂叶豚草叶显微结构变化越大。不同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解剖特征总体可塑性值为0.39,具较高可塑性,其中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P/S)、栅栏细胞密度等指标较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具有更大可塑性,表明这些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成功入侵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