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47篇
安全科学   39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359篇
基础理论   59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15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观察邻甲酚、对甲酚、间甲酚和2,4-二叔丁基酚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以研究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毒性.结果表明,4种受试物的联合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不同程度的致死等效应.Ohpf染毒主要表现为:24 h后卵凝结和尾部无延展,眼点发育受抑制及无主动活动;48 h卵凝结和心率异常,无黑色素和心包囊水肿;72 h卵凝结和未孵化等效应.  相似文献   
962.
洪水径流系数是表征降雨径流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以往对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基本上是在坡面或者小流域上进行观测或试验。通过统计滦河流域6个中大尺度子流域汛期的暴雨洪水过程,计算了各场暴雨洪水的径流系数,发现径流系数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并分析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单位面积地下径流出流能力及下渗都能引起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认识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对于研制开发不同尺度的、具有物理机制的流域水文模型,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接壤地区1995—2008年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发现虽然行政区边界对...  相似文献   
964.
鼠尾藻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浓度的鼠尾藻组织蒸馏水及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乙醚、氯仿)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鼠尾藻组织甲醇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大于3×10-8 mg kg-1浓度作用下亚历山大藻在1 d内完全死亡;鼠尾藻组织蒸馏水抽提物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浓度时均能显著抑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但即使在最高浓度1.6×10-6mg kg-1下亦对其无致死效应;其他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鼠尾藻组织中含有的对亚历山大藻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极性.对鼠尾藻甲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将其分离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蒸馏水相,并对亚历山大藻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发现,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杀藻活性,表明脂肪酸可能是鼠尾藻组织内抑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克生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图3参36  相似文献   
965.
胡雪雷  周静韵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11):1725-1730
为了探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EO)与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P)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和NP10EO单一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以及两者混合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NP和NP10EO两种物质单一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24 h LC50分别为0.154和3.37 mg.L-1,48 h LC50分别为0.065和2.11 mg.L-1。联合毒性实验中,定义0.5×LC50(NP)+0.5×LC50(NP10EO)为一个毒性单位(1TU)。NP和NP10EO混合暴露后对多刺裸腹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是0.646TU和0.291TU,联合毒性强度明显高于两种物质单一暴露时的毒性强度。在持续混合暴露条件下,多刺裸腹溞的首次生殖时间延迟、母体体长和初生幼体体长严重缩短、首次生殖数量大幅减少。说明NP和NP10EO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66.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工程冷排水中余氯排放,并通过毒理实验研究海洋中余氯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鱼和幼鱼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余氯浓度为0.14和0.20 mg·L-1时,仔鱼出现死亡现象,其他3个低浓度条件下仔鱼无死亡率;...  相似文献   
967.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与展望(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在智能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优越性.重点介绍了FSMA装置研发和基于FSMA装置的体系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仔细分析了各种FSMA装置频率、输出力和最大位移等关键技术指标,讨论了基于电磁学、热力学和力学原理的包...  相似文献   
968.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重要措施,为认知秸秆配施氮肥对秸秆和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作用机制,选取喀斯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3种土壤(不施肥、无机肥、秸秆与无机肥配施),采用室内培养结合~(13)C示踪技术,设置不添加秸秆(对照组)及添加秸秆配施3种氮素水平处理(0、214. 0和571. 0 mg·kg~(-1),以干基土计),研究~(13)C标记的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土壤的秸秆CO_2排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土壤,且氮素水平显著影响不施肥土壤的秸秆有机碳矿化;长期施肥土壤激发效应均显著低于不施肥土壤,且低水平氮素配施降低秸秆添加引起的正激发效应,高水平氮素反而增大. PCA分析表明长期施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均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其中秸秆与氮素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40. 3%~53. 0%、41. 1%~62. 6%和60. 5%~148. 6%),但氮素水平影响不显著,土壤G~+/G~-降低并稳定在0. 8左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土壤DOC含量、影响土壤革兰氏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秸秆和土壤有机碳矿化.上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低水平氮肥有利于提升喀斯特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69.
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作为新型加气站的一种,其一旦发生雷击并引发火灾或爆炸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十分重要。在结合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所处环境及其系统特点,雷电对其破坏机理和途径,分析了造成雷电灾害因子。通过计算分析,运用ADBSGP现代综合防雷技术从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作为防闪电感应措施,采取屏蔽和安装SPD作为防雷击空间电磁场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相似文献   
970.
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中等肥力土壤上的5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增施N、P、K三要素肥料均具有增产效果,增产增幅N〉K〉P;全州县水稻栽培推荐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N12.7 kg·666.7 m^-2,P 4.0 kg·666.7 m^-2,K 9.5 kg·666.7 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1.7 kg·666.7 m^-2,P 3.5 kg·666.7 m^-2,K7.5 kg·666.7 m^-2。本研究结果为全州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