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报告了岷江水系河水及沉积物中8种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Lu)及8种稀有元素(Rb,Cs,Sr,Ba,Sb,Th,Sc,U)的背景值及其特征,并对元素的排列顺序及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还列出了16种元素在原水同积物中的相关矩阵及相互间的相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2.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巴河上游流域地段的景观结构功能与演替及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切中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要害——水土流失问题。在区内景观带自然分异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域景观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巨大投资即将蓄水水库上游之环境潜在污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4.
白头鹤在升金湖上湖越冬期环境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1998年,在北纬30°15′~30°30′,东经115°55′~117°15′之间的中国安徽升金湖,我们对来此越冬的白头鹤(Grus manacha)进行了越冬期环境容纳量研究,结果表明:白头鹤在升金湖上湖越冬期的主要食物苦草及蚌类的储藏量,经初步测算两者共有59.2 t,折算能量分别为1.511×108 kJ与 1.695×108 kJ,折算总能量为3.170 ×108 kJ 按每只白头鹤在升金湖越冬期为145 d,越冬期日粮为695 g,折算消耗能量7 221.7 kJ 计算, 上湖可容纳白头鹤种群数量的理论值是302只.同时,环境因子的变化,如降水量、湿度及人为活动是影响白头鹤在升金湖越冬种群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控制人为活动,保护适合的水位是稳定白头鹤越冬种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5.
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并在分析该流域内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区域中,林地和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结构中,地表水水质的优劣状况介于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比例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例的增加,非点源污染有增大的趋势。此外,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上,同时表现在空间分布上.  相似文献   
116.
对大伙房水库上游3县生态环境、水源涵养、经济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3个县为保护水库水质每年直接经济投入达82052万元。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水源涵养生态补偿办法,补偿资金合计53396.53万元/a。  相似文献   
117.
黄河上游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磷含量测定法(简称SMT法)和H2SO4-HClO4消化法对黄河上游段青海玛多、甘肃西固、宁夏中卫等六处的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总磷(TP)含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P含量范围为288.66-742.27μg.g^-1,OP含量范围为17.53-83.18μg.g^-1TP含量范围是350.52-781.44μg.g^-1;无机磷含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有机磷的含量从青海玛多至石嘴山大致呈现降低趋势,总磷中无机磷的含量占80%以上,因此总磷的变化趋势与无机磷的相似;从TP的测定结果可知H2SO4-HClO4消化法比STM法的测定值略大些,总磷提取的较为完全,但SMT法也可用于测黄河沉积物样的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8.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亲河"在哭泣,水污染防治规划亟待制定 随着黄河中卜游流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产业布局不合理和企业生产事故等原因,近年来黄河中上游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出现,如黄河兰州段频繁发生的油污染事件、潼关水污染事件等.频繁出现的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给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9.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1967、1986、2000和2006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从50m分辨率开始,按照50m的间隔依次递增至2000m,共生成40种粒度的格网,然后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对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覆被随尺度变化的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00m粒度能在准确保留土地覆被面积信息的同时,稳定地反映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因此是分析该地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典型特征的理想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流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协调流域各方的生态、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建立稳固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大伙房水库上游流域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区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和补偿的方式与途径;再分别站在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度,通过计算水库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态保护建设总成本和水库下游地区人民的支付意愿价格来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受益程度、支付意愿、流域面积等因素确定补偿金的分担率和分配率,并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