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8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2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248篇 |
综合类 | 818篇 |
基础理论 | 465篇 |
污染及防治 | 47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212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551.
南海北部陆架海域枪乌贼中的六六六和DD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用鱿鱼作指示生物,监测离岸海域六六六(BHC)和滴滴涕(DDT)的污染。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陆架海域枪乌贼中BHC和DDT含量远低于国内外残留限量值,BHC含量为(0.0278-0.200)×10-9(湿重,下同),平均为0.101×10-9,在剑尖枪乌贼和中国枪乌贼中略高于杜氏枪乌贼中,稍显珠江口海域>粤西海域>粤东海域>台湾浅滩的区域分布; DDT含量为(0.193-4.74)×10-9,平均为0.941×10-9,在剑尖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中略高于中国枪乌贼,略呈珠江口>粤西≈粤东>台湾浅滩的分布。γ-BHC/ΣBHC比值为0%-69.8%,平均为18.6%,远低于其在商品BHC中的比值;DDE/ΣDDT比值为0%-67.7%,平均为28.4%,在个别近岸站的比值很低。推测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近年没有BHC类污染物输入,但局部可能有DDT类污染物输入。 相似文献
552.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船舶防污染(油污染、大气污染、有害防污漆的污染、压载水外来物种的污染)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尽管目前生物技术在船舶防污染上应用还不多,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污染的生物防治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53.
环境变迁下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维持机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地曾在地质历史上具有相似森林植被,随着板块运移,两地出现明显环境区化,植被类型亦产生巨大变化,仅在两地干热河谷生长着相似外貌和类型的植物群落,而其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格局有何异同尚不清晰. 该研究分别在怒江和元江干热河谷设置100 km样带,每间隔4 km布设样地,对其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 通过计算两地不同生活型植物重要值、Alpha及Beta多样性指标,拟阐明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两地植被在环境变迁后群落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滇西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25种(51科104属),滇东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114种维管植物(44科102属). 滇西北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均略高于滇东南,草本反之. 滇西北乔木多度极显著高于滇东南(P<0.01),灌木多度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草本多度滇东南显著高于滇西北(P<0.05). ②从科水平分析,滇西北和滇东南乔木和草本优势科组成种类相似,但灌木优势科组成种类差异性较大. 从种水平分析发现,两地乔木优势种种类差异较大,而灌木和草本组成相似. ③滇西北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略低于滇东南,但无显著性差异,而Pielou指数显著低于滇东南(P<0.05). 滇西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中优势种单一,物种分布具有聚集性;滇东南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物种多样性丰富. ④两地植物群落之间相异性系数较高,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群落间生境差异性较大,不同生活型植物Beta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以灌木物种组成的相异性最大. 研究显示,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滇西北与滇东南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明显,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变迁后区域环境差异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54.
暴露剂量-效应是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为了探究Se(硒)对Cd(镉)毒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小白菜Cd耐性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白菜种子萌发期的根伸长作为测试终点,采用Log-logistic模型及低剂量Hormesis兴奋效应模型确定了Cd及Se-Cd联合作用下小白菜Cd剂量-效应关系,基于Burr-Ⅲ分布模型分析了11种小白菜Cd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小白菜品种YDE(油冬儿)、HYG(黑油冠)、SZQ(苏州青)为Cd耐性品种,NY(奶油)、SG259(苏冠259)、KR(抗热)为Cd敏感性品种.(2)1 mg/L及以下的Cd浓度对耐性品种小白菜具有轻微的相对根伸长(RRE,relative root elongation)兴奋效应,大于1 mg/L的Cd浓度抑制其RRE;适宜浓度Se (0.6 mg/L)可有效降低5~10 mg/L浓度Cd对小白菜尤其Cd敏感性品种的毒性,但可增强高浓度Cd对多数小白菜品种的毒性.(3)Se-Cd作用下的HC520和HC550值(分别基于20%、50%... 相似文献
555.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融入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保有相当规模的承包地,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利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在分析省域承包地处置方式差异的基础上,以其社会融入水平为切入点,分析其承包地处置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粮食主产区承包地流转已具一定规模,但撂荒在全国也有相当比例,显性撂荒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承包地处置方式的集聚特征与其流动目的地社会融入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2)社会融入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耕意愿,易于形成亲朋耕种、流转等承包地处置决策,但是,撂荒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3)地方土地流转政策尚不足以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转移经营权的意愿完全转化为亲朋耕种、流转等行为,依然有较高概率显性或隐性撂荒。针对这些问题,流出地与流动目的地的政策应统筹考虑。一方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降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生计风险;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其将承包地流转,避免撂荒造成耕地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55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Cu负载量(1%、2%、5%和10%)的系列Cu-ZSM-5催化剂,并考察了Cu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正丁胺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脱附、EPR、H2-TPR、NH3-TPD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u负载量为10%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在300℃下实现了正丁胺的完全转化;而Cu负载量为5%的催化剂N2选择性最佳,低温时N2选择性明显高于其他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主要影响正丁胺的转化率,Cu负载量影响催化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Cu负载量高的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优异。高N2选择性主要归属于催化剂孤立态Cu2+物种和弱酸性位,催化剂的弱酸性位有利于正丁胺的吸附活化和深度氧化。 相似文献
557.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地表水中余氯污染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该文针对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余氯浓度缺乏限值的问题,搜集筛选了游离氯和化合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使用log-normal和log-logistic模型建立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中国游离氯和化合氯的地表水水质基准。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得到淡水游离氯短期和长期的水质基准值(0.012 mg/L和0.003 9 mg/L)、海水游离氯短期和长期的水质基准值(0.022 mg/L和0.002 3 mg/L)、淡水化合氯短期的水质基准值(0.006 8 mg/L)作为最终的基准推荐值。通过与国内外现有余氯相关水质标准比较,为中国余氯水质基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8.
为研究太湖的流场结构,更好实施引清调水方案改善太湖水质。在确定太湖四季主导风向及其平均风速的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Godunov型通量差分裂(FDS)格式构建太湖水动力模型,并得到了实测流场的良好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各季节各湖区的流动规律,确定太湖风生流水动力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太湖风生流流态特征主要与风向、风速有关;不同季节平均流速由大到小分别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从不同的湖区看,湖岸区最大、湖湾区次之、湖心区最小。由此可选择冬季、湖岸区实施调水方案改善太湖水质。 相似文献
559.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