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64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1830篇
基础理论   310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333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利用制动惯性实验台测试了6套制动系统,分别采集了制动磨损颗粒物(BWPs)和制动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提取并检测了颗粒物中39种元素、12种水溶性离子、7种碳组分和18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了气体样品中74种VOCs的浓度.含量较高的12种无机元素(即Sb、Mg、Cu、Zn、Ti、Ca、Si、Zr、K、Ba、Al和Fe)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3.4%和40.3%,其中Fe的质量分数最高,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16.6%和13.1%.元素的粒径分布与BWPs质量分布一致.12种水溶性离子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6.5%和12.6%,其中NO3-、SO42-和Ca2+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较高.总碳(TC)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21.9%和18.1%,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平均值是元素碳(EC)的5倍左右.检出率大于50%的PAHs共有6种,其中萘(Nap)含量最为丰富.74种VOCs的浓度平均值为316.04 μg ·m-3,其中芳香烃的浓度最高.6套制动系统排放的BWPs组分和VOCs构成的差异较大,主要是由刹车片的品牌和制造使用的材料决定的.  相似文献   
982.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我国的多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已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然而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仍会导致重污染事件的发生.掌握此类影响较大的偶发重污染事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进行下一步的大气污染预警和防控.本研究以徐州2020年12月中旬的 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通过地面站点观测、激光雷达、模式模拟、颗粒物组分观测与源解析、后向轨迹溯源等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为二次离子、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扬尘等,其中,二次离子占比最高,为37.9%;污染期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明显高于污染前,增幅分别为176%和82%;污染期主要来自燃煤源的SO42-较污染前升高幅度明显,由5.51 μg·m-3升高至16.3 μg·m-3,升幅为196%;生物质燃烧的示踪物K+由0.37 μg·m-3升高至0.83 μg·m-3,升幅为123%;污染前期,局地高湿、静稳等主要 外在不利气象因素促进了本地污染物的生成;污染中期受山东和安徽等地污染物传输增加的影响,外来源占主导,外源贡献增加至74.4%. 研究表明,因气象和排放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致使冬季重污染过程具有复杂性.本研究可为了解大气污染机理及提高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3.
宋金帛  罗明  张强 《灾害学》2022,(2):197-203+211
基于CMORPH、CMIP6等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降尺度模型和修正系数法预测了气候变化下大湾区2015—2045年的降水演变;基于土地利用及驱动因子数据等,采用FLUS模型预测了2015—204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后基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较高及高洪涝灾害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于江门、广州及惠州等地,不同的发展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和年份下危险性差异较小;较高及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佛山、广州、东莞、深圳,2015—2045年间大湾区脆弱性将显著增加;较高及高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于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2015—2045年间大湾区敏感性变化不大;较高及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江门、佛山、广州、惠州、东莞,2015—2045年间大湾区洪涝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加,不同发展情景下大湾区洪涝灾害风险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984.
2015~2020年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屈宁  邓建明  张祯  蔡永久  龚志军  李明 《环境科学》2022,43(6):3097-3105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气候调节、防洪防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十年禁渔”前洪泽湖生态系统状况,于2015~2020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总氮(TN)年平均浓度从2017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无明显变化趋势,水深和透明度从2015~2018年上升,之后显著下降.调查期间共鉴定有浮游植物8门102属310种,浮游植物优势门类主要包括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为蓝藻门和甲藻门.主要优势属为栅藻(Scenedesmus)、直链藻(Aulacoseira)、隐藻(Cryptomonas)、小环藻(Cyclotella)、四角藻(Tetraedron)、微囊藻(Microcystis)和长孢藻(Dolichospermu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NMDS)表明,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区域有显著差异,其变化主要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属间再分配.NMDS分析结果显示,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温、 TN、 TP、水深和透明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85.
为了探究保定市郊区2018年冬季PM2.5氧化潜势的特征及其影响来源,利用二硫苏糖醇(DTT)测定法对PM2.5中活性氧进行测定,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M2.5中各化学成分与氧化潜势的关系,并且利用PMF对DTTv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冬季保定市ρ(PM2.5)平均值为(140.96±70.67)μg·m-3,高于同时期北京PM2.5浓度.氧化潜势的DTTv和DTTm值均表现出白天高于夜间的情况[DTTv白天为(2.37±0.76) nmol·(min·m3-1,夜间为(2.14±1.17) nmol·(min·m3-1; DTTm白天为(0.96±0.60) pmol·(min·μg)-1,夜间为(0.76±0.41) pmol·(...  相似文献   
986.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介绍用ICP-MS方法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元素,研究了部分污染元素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特征以及不同季节的浓度变化,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7.
武汉市PM_(10)污染日变化及其高污染时段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4~2005年部分逐时PM10监测资料和相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城区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特别是对四季PM10日变化中高污染时段的形成与天气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武汉市城区PM10的日变化与季节、天气系统的关系密切,与气象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8.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分析,污染来源判别,以及生物有效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9.
探究了3~20 cm/s过滤风速及75%酒精和紫外线消杀处理对两种非静电滤料与两种带静电滤料过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的增加直接导致4种滤料穿透率增大,过滤效率降低。两种消杀手段对非静电滤料的影响很小,对带静电滤料的影响很大,且表现不同。酒精喷洒后,两种带电滤料效率显著降低,在5 cm/s下过滤效率低于未经处理滤料在20 cm/s下的效率;紫外线照射后,带静电滤料效率有所下降,带静电滤料B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了滤速增加1倍的水平。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认识空气过滤器在增大风速及消杀后过滤性能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介绍了预荷电袋滤器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与传统袋式除尘器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预荷电袋滤器气流组织与气流分布的设计要求和CFD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长夹道大型预荷电袋滤器气流分布CFD模拟分析结果和应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超长夹道预荷电袋滤器气流组织与气流分布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