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833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334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CP-AES测定南宁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石英滤纸和隔膜真空泵自制采样装置,对南宁市区的居民区、校园区、商业区和工业区进行连续10d的大气采样,所得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铬、铁、铜、锌、砷、镉和铅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检测南宁市空气质量,同时考察了仪器工作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元素的检出限低,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以Fe、Zn和Pb为主;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重金属含量高于校园区。重金属平均浓度最大值为:Cr(0.06027μg/m)3、Fe(1.8541μg/m)3、Cu(0.02214μg/m)3、Zn(0.3666μg/m)3、As(0.02272μg/m)3、Cd(0.004733μg/m)3、Pb(0.1843μg/m)3,低于我国(TJ36-96)《居住区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量》中规定值,说明南宁市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92.
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成分和非水溶成分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细颗粒物不同成分细胞毒作用的差异,以细颗粒物水溶成分和非水溶成分对人肺癌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染毒.结果表明,在染毒剂量为100 μg·mL-1、200 μg·mL-1和300 μg·mL-1的范围内,水溶成分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非水溶成分(P(0.05),表现为抑制细胞活性,导致细胞膜损伤增加.并且诱导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抗坏血酸(Vit C)阻断活性氧(ROS)产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加上述抗氧化剂的染毒组相比,加抗氧化剂的染毒组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因此,提示细颗粒物水溶成分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之一,而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细颗粒物细胞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我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高度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2001年11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完成了“关于纳米尺度物质生物毒性的研究报告”。2005年4月,首批《纳米材料技术标准》正式实施,成为促进纳米技术进一步安全发展的关键。2006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正式建立“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开展纳米材料的生物负效应以及纳米生物负效应的反向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4.
通过使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哈尔滨市松北区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哈尔滨松北区PM10的矿物多以不规则的形式存在,且多是来自扬尘的原生矿物;根据粒度分布特征得知,矿物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非常大;飞灰和烟尘集合体的数量—粒度分布较大,说明它们多以微小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5.
选定淮南大通垃圾填埋场土壤与垃圾渗滤液,自行设计填埋场土壤与渗滤液间的常规离子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Ca2+、Mg2+、SO42-的吸附率表现为负吸附,吸附率绝对值较大,并随渗滤液的稀释倍数(n)的增大而减小,呈对数关系;土壤对Cl-的吸附率表现为正吸附,吸附率较小,并随渗滤液的稀释倍数(n)的增大而增大不明显,呈直线关系;深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的渗滤液中的Ca2+、Mg2+、SO24-的吸附能力大于浅部土壤,但深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渗滤液中的Cl-的吸附能力与浅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渗滤液中的Cl-的吸附能力几乎一致,都表现为正吸附。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实验研究了初始砷浓度和pH值对二氧化锰吸附As(V)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锰对砷的吸附与pH有关,pH=2~6的弱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吸附砷的能力较强。当pH=2~4时,砷的吸附效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pH=4~6,吸附效率随pH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初砷浓度(0.01~1mmoL/L)和相同pH条件下,吸附效率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pH=3、pH=7和pH=12时,吸附等温线都可以用Freundlich公式来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6。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概述了纳米尺度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描述了纳米技术在导热、对流、以及辐射换热中的应用机理.分析了纳米尺度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导热方程模型的建立.预测了纳米尺度传热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五氯酚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彭平安 《环境科学》2008,29(4):972-977
研究了五氯酚(PCP)在二氧化锰(MnO2)氧化作用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无机离子和有机组分对PCP降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n级反应速率模型对PCP降解动力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n>0.999,这表明一级反应速率模型适用于模拟PCP降解反应.在保证95%置信区间的条件下,采用准一级反应速率模型对0.5 h内的PCP降解动力学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的离心法和维生素C破坏法下PcP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obs分别是2.86和2.14 h-1.二价金属离子的加入能降低PCP的kobs;当超过MnO2初始浓度2%以上的Mn2 存在时,Mn2 能对PCP的kobs产生显著影响,而其它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离子对kobs不产生显著影响.8种酚酸中的咖啡酸、丁香酸和五倍子酸对kobs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和邻(对)羟基苯甲酸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降低PCP降解速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致PCP在MnO2表面的吸附作用减弱或在MnO2表面与PCP发生竞争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9.
枣庄市大气颗粒物扫描电镜分析和来源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田  裴宗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2):151-155,174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枣庄市大气颗粒物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枣庄市大气颗粒物中含有燃煤颗粒、土壤颗粒、水泥颗粒、汽车尾气颗粒、石膏颗粒、植物残体颗粒和未知颗粒;(2)依据颗粒粒数百分比统计结果。得出枣庄市大气颗粒物以水泥颗粒、土壤颗粒和燃煤颗粒为主,汽车尾气颗粒和其它颗粒含量很少;(3)对枣庄市大气颗粒物平均粒径进行统计,得出枣庄市大气颗粒物平均粒径集中分布在2.5μm~20岬范围内,其粒数百分比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技术的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雷宇  贺克斌  张强  刘作毅 《环境科学》2008,29(8):2366-2371
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分类,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自下而上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模型.通过分析我国水泥工业不同生产工艺所占比重的历史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期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控制标准的影响,利用此模型计算了1990-2004年全国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系数和排放量.我国水泥工业的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系数由1990年的27.9 kg·t-1水泥下降至2004年的8.05 kg·t-1水泥;大气颗粒物排放量自1990年起逐年增加,于1997年达到最高值l 044×104t,其中PM10排放量为716 X 104 t,PM2 5排放量为436×104t;此后逐年降低,到2001年后又有缓慢增加.我国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山东、广东、河北、江苏、浙江和河南的排放量超过了全国总排放量的5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替代立窑生产线的进程以及2004年<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将很可能大幅降低我国水泥工业的大气颗粒物排放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