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634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绍福  叶捷  周顺桂 《环境科学》2019,40(4):1857-1864
为了实现高浓度硫酸盐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的高值化产出,本文探究了赤铁矿添加对硫酸盐废水厌氧消化系统中硫化氢形成的抑制效果与作用机制.以人工配制的硫酸盐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赤铁矿投加量下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厌氧消化性能,并分析反应体系中硫元素的迁移转化途径.结果表明,未添加赤铁矿的反应器的厌氧消化启动时间及硫化氢浓度分别是0.5 g·(30 mL)-1赤铁矿添加组的1.64倍及180倍.这说明添加赤铁矿不仅能够缩短厌氧消化的延迟时间,而且有效降低反应器中硫化氢的浓度.硫元素的动态平衡分析结果显示,添加0.5 g·(30 mL)-1赤铁矿反应器中固体硫含量占总硫的96.9%.XPS结果进一步表明,赤铁矿添加主要是促废水中的S2-以FeS2的形式固定.因此,赤铁矿的添加能够有效加速硫酸盐废水厌氧消化过程,同时降低反应器中硫化氢的浓度.  相似文献   
992.
李如忠  鲍琴  戴源 《环境科学》2019,40(5):2178-2185
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巢湖十五里河干流的城乡梯度方向,按照每两个月采样1次的频率,采集5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分析沉积物磷形态,解析磷平衡浓度及对外源碳(乙酸钠)的响应,并对沉积物磷释放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磷素污染严重,沉积物总磷含量平均为915. 04~1 205. 31 mg·kg~(-1),且沿城乡梯度方向缓慢下降,而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则保持稳定;外源碳降低了沉积物EPC_0值(下降约29%),也改变了各采样点EPC_0值大小排序;上覆水SRP浓度高于EPC_0值所占比例为66. 7%,而且磷吸附解吸平衡饱和度EPC_(sat)-20%所占比例约60. 0%,表明十五里河沉积物以磷吸附占优势,即沉积物总体上处于磷"汇"状态;外源碳的输入使得EPC_(sat)-20%所占比例由60. 0%上升为73. 3%,降低了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93.
湘中典型稻田系统Cd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典型稻田系统Cd污染发展趋势.于2015-11~2018-11逐月采集大气沉降及灌溉水样,同时多次采集肥料、土壤及水稻样,监测分析样品中Cd含量,研究湘中典型稻田系统Cd输入输出平衡情况.结果表明,稻田系统Cd通过灌溉水、大气沉降和肥料等途径输入,年均输入量为8. 735 g·(hm2·a)-1,其中大气沉降为主要来源,占总输入的69. 15%~82. 04%,平均为76. 61%,其次是灌溉水占12. 62%~23. 66%,平均为16. 94%,肥料占5. 34%~7. 19%,平均为6. 45%;稻田系统Cd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下渗和水稻地上部分收获途径输出,年均输出量为7. 093g·(hm2·a)-1,水稻地上部分收获占总输出的85. 27%~95. 02%,平均为89. 69%,其次是地表径流4. 57%~13. 96%,平均为9. 41%,土壤下渗输出的Cd最少,为0. 41%~1. 51%,平均0. 90%.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系统Cd为净输入,土壤Cd污染形势仍在加剧.稻草还田与稻草移除将对土壤Cd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稻草移除可以减缓土壤Cd污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人口统计、分布数据及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对中国1980~2015年人为热通量(Qa)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地表净太阳辐射(Rn)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人为热对不同尺度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全国平均Qa呈显著升高趋势(0.11W/m2/10a,P<0.001),从1980年的0.07W/m2上升到2015年的0.45W/m2,已经约相当于全球工业革命以来CO2排放引起辐射强迫(1.68W/m2)的27%;其中Qa高值区(≥ 1.00W/m2)已由1990年的点状分布变为2015年的面状分布,占到全国面积的10%;全国平均Rn的趋势率(0.18W/m2/10a)略大于Q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381).对于参与计算的31个省会城市,2015年市区Qa平均值在1~32W/m2之间,平均达17W/m2,相当于Rn平均值(147W/m2)的12%;在栅格尺度上(0.5min×0.5min),除拉萨外,其余城市的Qa像元最大值均超过了120W/m2,已经导致局地的热平衡发生了本质变化.研究认为,人为热释放因素不但需要在城市气候模拟研究中给予更多考虑,而且在全球和区域气候模拟与评价中以及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时也有必要给予充分考虑,以促进全面认识并减缓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995.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测定了淮南大通煤矿塌陷复垦区女贞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动态,并结合生物量调查,建立相对生长模型,对复垦区女贞林生态系统碳的源汇效应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区女贞林生态系统年生物量碳增量为7.72 t/(hm~2·a),其中乔木层占81.22%,林下植被占4.02%,枯死掉落物占14.76%;乔木层生物量碳年增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在乔木层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54.7%、22.37%、16.9%、6.06%;女贞林生态系统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为1.87 t/(hm~2·a),表明复垦区女贞林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中乔木层对碳汇的贡献率占77.54%。  相似文献   
996.
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平衡与能量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在容器堆肥过程中,经过一次发酵之后,用于发酵的垃圾在重量方面的变化.同时阐明当堆肥容器不向外部环境损失热能时为达到堆肥无害化所需的温度,堆肥过程需要的能量及其分配情况.从量的方面揭示了用于堆肥化的垃圾中有机物的最低含量,从而为堆肥科研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根据实测重庆地区的SO_2和SO_4~(2-)的混合沉降速度,计算了硫干沉降通量。重庆硫干沉降密度大于湿沉降。区域内硫沉降密度为11.6g(s)m~(-2)·a(-1)。四面山硫沉降有70%来自重庆区域硫的传输。  相似文献   
998.
冰川体积平衡与冰芯的联合研究可以提供详细的当前与过去气候变化信息,在这项研究中根据当前气候与冰川动变化状况分析了一段取自瑞典北部产马冰川(Marmaglaciaren)形成于小冰河期(1600-1900)的27.5m长的冰芯,当前增长的堆积率意味着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区与本世纪早期相比气候上海洋性影响越来越多,受强烈的东西气候梯度和本地气候变化影响,冰川在当前变化上表现得各不相同,山脉西部块状冰川的增长幅度较大,而东部冰川地过去十年中体积并未增加,因为它们的体积主要由夏温度控制,而这个因素没有变化,当过去的气候变化由气候梯度的变化和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界线的东西移动体现时,我们在东部冰川中就拥有了非常好的具体代表性的温度记录资料,在马尔马冰川取样前利用雷达对35个瑞典冰川进行了温度分布测量,被调查的冰川中有43%在80-120m深处发现了干冰,如低于冰点的冰,因此在其它瑞黄冰川中寻找有用的古记录的可能性是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999.
清洁生产的宣传要达到什么目的? 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固然十分重要 ,没有中层干部和操作工人的实施 ,清洁生产审核仍很难取得重大成果。只有当全厂上下都将清洁生产思想自觉地转化为指导本岗位生产操作实践的行动时 ,清洁生产审核才能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也只有这样 ,清洁生产审核才能给企业带来更…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稳态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并针对DDT、1,2,4,-TCB、HCB、PCB和DMP5种化合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只须通过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以及该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参数就可计算环境各相中污染物的浓度、逸度和质量分布,从而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