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9 a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 a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丘陵稻田生产力及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方式下,双季稻各季和周年生产力最高,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高24.5%和20.2%。与单施氮肥相比,化肥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而适量增施有机氮能够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化肥单施方式(N和NPK处理)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3.7和1.8 kg.hm-2.a-1,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增趋势,上升幅度为6.9 kg.hm-2.a-1。平衡施肥方式(NPK和NPK+OM处理)下,水稻各季及周年籽粒产量的年际变异较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和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养分耗竭试验4 a后,各处理水稻各季及周年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高低基本表现为NPK+OM>NPK>N,试验期内周年籽粒平均产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南丘陵稻田系...  相似文献   
102.
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选择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完整性为评价因子,评价研究区域工程建前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使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土地偏离度略有增加;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对林地和天然草地影响最大,其面积分别减少了123.17 hm2和57.28 hm2;永久占...  相似文献   
103.
生产力指数模型PI在北方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生产力评价是土地生产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土壤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北方4个耕地类型区为研究区域,选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中44个典型剖面的土层厚度、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pH和作物产量数据,建立了新的PI模型并对PI值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以证明PI模型是较好的土壤生产力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黑土区、北方平原区、北方山地丘陵区、黄土高原区的PI均值分别为0.377、0.198、0.202和0.172,说明东北黑土区土壤生产力最高,黄土高原区最低;②在各区内部,PI值与作物产量之间均呈十分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变化范围在0.589~0.743,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05的检验,表明PI模型可用于区内土壤生产力评价;③回归直线的重合性检验表明,不同类型区PI值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有显著差异,但北方平原区和北方山地丘陵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可将PI值与产量进行统一回归。土地生产力区间差异主要由气候因素造成,而区内差异主要是由土壤因素造成。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未考虑不同耕地类型区之间不同的气候因素,这一点有待于继续探讨。但是对于耕地类型区内部来说,PI模型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土壤生产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4.
4个甘薯品种不同生育期的乙醇发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适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甘薯品种,分别测定了4个甘薯品种--品种1、品种2、品种3、南薯88(对照)生育期100 d、130 d和160 d的可发酵糖含量和乙醇发酵参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和品种2的单位面积乙醇产量分别达4.79 t hm-2和4.83 t hm-2,均高于对照品种南薯88(4.58 t hm-2);品种1和品种2生长到d 130时单位面积乙醇产出速度最快,分别为36.84 kg hm-2d-1和37.13 kg hm-2d-1,对照品种南薯88的乙醇产出速度为35.24 kg hm-2d-1;生产1t无水乙醇,使用不同甘薯品种的原料消耗量依次为品种1(6.40 t)<品种2(6.49 t)<品种3(7.31t)<南薯88(9.17t),发酵废渣排放量(按干重计)依次为品种1(0.56 t)<品种3(0.60 t)<品种2(0.63 t)<南薯88(0.64 t).说明品种1可在甘薯燃料乙醇生产上推广应用,且生长130天时即可收获,以提高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经济性.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05.
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二个重要环境因子,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有直接作用。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三峡库区面积62640km  相似文献   
106.
长白山树线交错带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山地垂直带海拔上升,环境恶化会影响到植物生物量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分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测定了位于长白山北坡海拔1900m树线交错带的两个林分: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岳桦林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并与低海拔相似林分进行了比较,探讨树线特殊环境下树木的生长反应和生态系统的碳投资策略。树线交错带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都出现急剧降低,冠层树干生物量比例急剧降低,而枝、叶生物量比例有显著增加。而根系比例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在两种林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树线落叶松混交林出现急剧增加,而树线岳桦林与低海拔岳桦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枝、叶生物量比例增加,特别是叶生物量分配增加有利于在树线恶劣环境的碳吸收和碳平衡,是对树线交错带大风、积雪等恶劣气候的可塑性适应,树木在树线出现多分枝、矮曲生长型。树线地带落叶松混交林和岳桦林的净生产量也出现急剧降低,但根系生产量比例则较低海拔同类林分高,有利于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7.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过程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模拟已从统计模型发展到过程模型时代。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理论框架完整,结构严谨。论文从植物器官、个体、冠层、景观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近年来,由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使得遥感过程模型融合了遥感及时、准确、宏观、多尺度的优势而成为当前生产力模型的主攻方向。遥感过程模型可实现生态系统NPP的及时模拟和动态监测,便捷、准确地反映NPP的时空变化格局。而在NPP建模过程中,尺度转换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尺度模型间扩展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数学手段进行尺度转换,同时遥感和GIS技术提供了尺度转换的有力工具。综观我国NPP研究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是其特点。虽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过程模型的建模方面还很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的生产力布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其现状特征和发展动向,论述了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