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建立在植物生理生态机理上的过程模型Biome-BGC,能够较好地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行为和特征并被广泛采用。现有基于Biome-BGC的研究多侧重于模型季节和年尺度模拟精度的评价和应用,对不同气象条件下模型模拟精度的评价则较少。本研究利用全球长期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验证了4个代表性针叶林站点——Lavarone(意大利)、Renon(意大利)、Loobos(荷兰)、Fyodorovskoye(俄罗斯),模拟了2011—2013年日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并着重分析该模型在上述研究区域不同气象条件下日GPP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模拟值在整体趋势上较通量验证值偏小(4%~25%);有降水的条件下,Biome-BGC模型较无降水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相关系数rno rain为0.843~0.936和rrain为0.887~0.952,P<0.01),并且典型雨天的模拟精度高于典型晴天(rsun为0.830~0.915和rrain为0.887~0.952,P<0.01)。本文结果加深了Biome-BGC模型在不同气象条件对GPP模拟的不确定性理解,明确了不同气象条件下模拟碳通量的适用性,为进一步提高模型模拟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探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特征及玉米生产力对不同有机肥处理的响应,基于自2002年设置在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有机肥(不施肥,M0;低量有机肥,M1;高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加石灰,M3)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以及玉米生产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与M0相比,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玉米生产力在不同有机肥(M1、M2和M3)处理下均显著增加,其中M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Evenness、Chao1与ACE指数,重塑了细菌群落结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土壤性质中的pH和TP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而pH、SOM、TP和TN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TP和SOM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间接影响玉米生产力.研究结果从指导我国南方红壤区农田合理施肥的角度,为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及耕地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海水养虾池细菌数量动态及细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个海水养虾池细菌数量动态及细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层细菌数在不同试验池及同一池塘不同采样时间均呈现较大波动.细菌密度在底水层明显高于表水层,且同一虾池细菌密度在水平分布上极具不均匀性.底泥中细菌数在采样期稳定增加并与底泥中有机物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随着泥层加厚,细菌密度呈V型分布,最大密度出现在表层1cm之内,2cm以下泥层,细菌密度明显减小原位(in-situ)实验测定所得虾池细菌生产力ρ4(C)·t-1=86.10~343.25mg·m-2·d-1,是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10%~19%  相似文献   
74.
中国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遥感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推进生态资产研究,对生态系统生产有机物质功能价值的估算则是生态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5年NPP进行了估算,它与实测数据和国内其他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对1995年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生产有机物质的总价值为1.902049×1012元.a-1,其空间分布是从东部向西北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从类型上看,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值最高,裸地和极稀疏植被的单位面积值最低。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76.
亚洲生产力组织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ma.  Y 《产业与环境》1997,19(3):40-42
亚洲生产力组织(APO)促进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中所有层次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亚洲生产力组织力求通过组织示范项目来实现工厂/农场层次的环境无害经营,其目的是要显示,通过应用清洁技术、尤其应用于中小企业,可以赢利性地生产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77.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因而正确认识物质利益问题十分迫切和重要.物质利益问题在唯物史观中具有突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因为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契机和起点,物质利益问题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范畴的实质.。  相似文献   
78.
李鹏  赵忠  李占斌 《生态环境》2001,10(4):301-306
通过对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坡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沟坡地土地自然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分析过程中,把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根系抗旱性特性纳入了分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嘴头村和西坡村不同树种沟坡地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自然生产力属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而山杏(Prunus armeniacia var. ansu)、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则较低.两地沟坡地上的现实生产力计算结果则证明刺槐和山杏两个树种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而油松和侧柏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则较低,其发展推广受到了限制.群众对沟坡开发治理的态度和对开发方案的认可对沟坡开发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冬小麦生产力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在综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作物生产力的概念重新进行了阐述,提出作物生产力包括多层次的含义、各层次生产力代表不同的生产水平且限制因子不同,并对各层次生产力进行了定义。从大气-作物-土壤系统出发,探讨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各环境因子、能量投入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动态模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dBASEⅢ和BASIC语言,建立起了冬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力形成的动态模拟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叶面积变化及土壤水分平衡进行计算,并可计算各层次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0.
提水价促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和亩均占有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和生产力发展格局不相匹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水资源呈北枯南丰的变化情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难度和缺水状况。根据水利部研究成果,目前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却比较低。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和先进国家0.7~0.8相比差距较大,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此,加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