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68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973篇
基础理论   431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文章从经驯化的耐盐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耐盐菌,并研究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根据生长曲线和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定优势耐盐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生长条件。经分离筛选共得到4株耐盐菌,其中NY1菌株在不同盐度下的延滞期最短约2 h,生长量和耐受性良好,且在盐度0~7%,温度20~35℃,pH 5~10的条件下生长未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确定NY1为优势耐盐菌,对其鉴定结果进行分析,该菌株属于变种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 strain),NY1菌株经优化后的最佳生长条件为:盐度2.7%,温度37.1℃,pH 7.1。结果表明,变种棒杆菌NY1可以作为一株优势耐盐菌,用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32.
微塑料污染是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由微塑料造成的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不容小觑,但微塑料对鱼类的长期危害目前尚无定论.为评估微塑料颗粒对海洋鱼类的长期影响,选取塑料生产和环境中常见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为研究对象,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60 dph(days post hatching,dph)幼鱼进行了为期50 d的长期暴露,系统研究PS暴露对海水青鳉亲代的生长、繁殖和子代胚胎发育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粒径为10μm、浓度为1×104 parti-cles·L-1和1×105 particles·L-1暴露条件下,PS处理组亲代体长和体质量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S暴露未显著影响亲代性成熟进程和受精过程;PS暴露未显著影响子代胚胎心率和孵化时间,但能显著降低子代孵化率,造成胚胎发育畸形.上述结果表明,PS长期暴露对亲代生长和繁殖未产生明显影响,但对子代的胚胎发育具有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3.
934.
935.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重金属吸收过程对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有重要意义.以胡萝卜为例,对比温室和大田种植方式下,3个关键生长时期6种重金属(As、Cd、Cr、Cu、Pb和Zn)的吸收转运特征,结合根际土壤理化参数,探讨种植方式对胡萝卜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表明,温室和大田种植方式具有以...  相似文献   
936.
双酚A对紫背浮萍生长和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系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背浮萍为实验对象,探究双酚A(bsiphenol A, BPA)对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1、5、20和50 mg·L~(-1))BPA连续暴露7 d后,与对照组相比,随暴露浓度升高,紫背浮萍湿重和叶绿素含量呈现先显著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暴露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20和50 mg·L~(-1)组显著升高;暴露组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GSH)含量在高浓度组显著升高,20 mg·L~(-1)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中高浓度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中低浓度BPA会提高紫背浮萍光合色素含量,有机物积累增多,促进其生长;但随BPA浓度不断升高,紫背浮萍体内产生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生长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将为BPA污染控制及对水生植物生态毒性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7.
太白贝母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茂君  周雪芹  郭冬琴  王骞  杨敏  张华  周浓 《环境化学》2019,38(9):1966-1972
通过实地调查与采集重庆市巫溪县8份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研究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揭示生长年限对其根际土壤中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太白贝母栽培品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磷酸酶、蔗糖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野生品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其变化趋势不一致.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太白贝母栽培品根际土壤Cd、Hg、Pb、Zn和Ni含量先升高后下降,As和Cu含量变化不大.野生品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变化规律一致.Cd、Hg、As、Cu、Ni含量均远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Pb含量除S7(中贝)外均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Zn含量均远高于国家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土壤污染属轻度污染,应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太白贝母的入药安全性.相关分析得知,根际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既存在协同作用,又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不同水位条件对翅碱蓬发芽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9.
本文介绍了1,3—二氯异戊烷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及蓄积性。口服LD_(50)值昆明种小鼠雌雄分别为2434毫克/公斤和2595毫克/公斤,Wistar大鼠雌雄分别为2673毫克/公斤和2977毫克/公斤。小鼠吸入急性毒性,在过饱和蒸气浓度(29900毫克/米~3)下,染毒4小时,两周内动物未出现死亡,肺组织镜检未出现异常。对兔皮肤和眼分别有轻度刺激性和较强刺激性。在小鼠体内有轻度蓄积性,同时产生明显耐受性。对脾脏有缩小作用。镜检除肝脏外其它主要脏器未出现异常。对动物的生长、食欲及食物利用率均有明显的影响。LD_(50)值种属和性别之间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0.
花果期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产量与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是江汉平原广泛栽培的越冬作物,在春季雨水较多时常遭遇持续受渍胁迫,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为了探索春季油菜田的排水管理,取得较高产量,通过测坑试验和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花果斯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果期持续受渍,主要是通过单株的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因素影响产量;随着持续受渍时间的延长,各受渍处理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与对照相比,较短时间(比如2天)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籽粒含油量影响不大,但较长时期持续受渍会对油菜的这些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此类水分胁迫是生产上重点防治的对象。因此,在考虑地下水位动脉及其作用时间对油菜影响的排渍指标研究中,应主要从持续受渍程度对产量的影响方面建立关系,确定适宜的新型排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