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76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980篇
基础理论   433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龟子绿僵菌固体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及碳氮源、微量元素对金龟子绿僵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pH7、温度25℃最适合绿僵菌生长,固体培养中蔗糖为碳源、酵母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金龟子绿僵菌生长最好、产孢量最高.用正交方法探索了金龟子绿僵菌的最适固体培养条件.表6参10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H90/Q195板异温轧制复合工艺,借助了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了复合工艺参数对轧制复合后的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复合工艺,并对结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经低浓度Zn和Cd驯化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通过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微藻细胞的Cd吸收量.结果表明经Zn驯化的杜氏盐藻生长力和耐受力要强于Cd驯化藻,二者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和 26 μmol/L;最大比生长率都出现在低浓度Cd胁迫组,分别为0.36和0.24.暴露实验结束后,各个浓度组收获藻细胞干重在13.46~51.90和9.90~54.33 mg/L,藻细胞的Cd吸收量则分别在20.17~144.58和93.67~180.64 μg /109 cells.Cd驯化杜氏藻相对更易吸收富集重金属,且金属Cd一旦进入细胞体就很难代谢去除.两种金属驯化藻体内的Cd吸收量与收获的生物量干重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一株椭圆小球藻对微囊藻生长的竞争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hl b/Chl a比值指示2种藻相对数量的方法研究了一株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与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之间的生长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分别在20和30℃条件下,BG-11培养基中和发生水华的天然湖水中小球藻的生长均远高于微囊藻。在低光照下,小球藻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生长竞争能力。小球藻不是通过产生毒害物质而获得生长竞争优势,2种藻对氮磷吸收利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氮含量的BG-11培养基中,2种藻对氮的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微囊藻;将BG-11培养基中氮含量减少至原来的1/10,与微囊藻相比,小球藻对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可见,小球藻是通过竞争氮磷营养而抑制微囊藻生长。因此,利用椭圆小球藻的种间生长竞争优势来抑制微囊藻具有潜在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95.
芦苇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华或赤潮现象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研究了从芦苇PhragmitiscommunisTrin中分离得到的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藻类的对数生长期向培养液中投加不同浓度的化感组分,分别测定并观察了培养期间受试藻种藻密度、藻细胞结构和群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化感组分在培养初期对斜生栅藻藻密度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4d)值为0.45mg·L-1,但在培养6d后,出现促进作用,且随投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斜生栅藻生长受到抑制期间,藻细胞形态变大,投加0.5mg·L-1化感组分时,藻细胞平均宽度是对照组的2倍。TEM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藻细胞亚显微结构受到破坏。另外,EMA提高了斜生栅藻的沉降性和吸附性。  相似文献   
996.
于2006年4-6月在红沙港海域进行了四个航次调查,对海域中5个站位的海水样品进行了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四个航次海水粪大肠杆菌群超标率最高为40%,异养细菌总数超标率均达60%以上.四个航次海水粪大肠杆菌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55、1.792、2.215和0.578,异养细菌总数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4、2.73、24.04和6.11.生物统计学分析显示,粪大肠杆菌群与异养细菌总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2=0.439 9.红沙港海水已受到粪大肠杆菌和异氧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997.
好氧反硝化菌P.chengduensis ZPQ2的筛选及其反硝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极限稀释和显色培养的筛选方法,从SBR好氧反硝化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编号为ZPQ2。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 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与2014年确立的新菌种Pseudomonas chengduensis的模式菌MBR的亲缘性99.1%,命名为P.chengduensis ZPQ2(KT001069)。通过优化实验获得其最佳好氧反硝化条件为:培养温度35℃,初始pH为11,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11∶1,盐度为2%,经48h培养,菌株ZPQ_2对NO_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98.1%。菌株ZPQ2也具有异养硝化能力,以NaNO_2或(NH-4)2SO4为唯一氮源时,48h的NO_2~--N和NH_4~+-N去除率分别为28.64%和73.32%。  相似文献   
99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种群生长过程中光合系统Ⅱ荧光参数(最大量子产额,有效量子产额和活性叶绿素比例)的变化。在高营养盐组中,东海原甲藻种群生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前滞期和指数期。在前滞期,荧光参数稳定升高;在生长曲线拐点前,荧光参数基本保持稳定。在低营养盐组中,生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前滞期,但指数期不明显。荧光参数(有效量子产额和活性叶绿素比例)在生长前滞期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营养盐浓度和种群生长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磷化工业产生的大量废渣磷石膏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尚未得到很好的治理和利用。文章研究磷石膏废渣资源化利用,探索其对小麦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的磷石膏废渣对小麦生长、产量以及麦田N_2O的排放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施用磷石膏2 100 kg/hm~2对小麦千粒重以及产量等都有显著影响,可增产达48.11%。同时在整个小麦生长季,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磷石膏废渣2 100 kg/hm~2可减少麦田N_2O排放量达30.14%,且减排作用具有持续性,在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以及灌浆期的减排效果尤为显著。与之相比施用磷石膏1050 kg/hm~2的各项效果都比较微弱。研究还表明施用45%复合肥900 kg/hm~2虽然也促进小麦生长,增加小麦产量,但在整个生长季会显著增加N_2O的排放54.70%。在施用磷石膏条件下,小麦的鲜重和产量与麦田N_2O排放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麦田N_2O排放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即磷石膏在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麦田N_2O的排放。以碳交易背景为基础,分析磷石膏减排剂的田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废渣2 100 kg/hm~2,麦田的收入与产出比由1∶9.93提高到1∶17.82,产出增加约79.46%,同时还能够累计减少N_2O的排放达161.71 kg/hm~2。每吨磷石膏废渣可以减少N_2O排放76.48 kg,折合减少CO_2排放22 944 kg,环境收益达到1 140.55元。磷石膏作为减排剂施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小麦生长,减少N_2O排放,对发展生态农业并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饥饿期内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衰减速率、物理性质的变化及恢复情况,研究了好氧〔ρ(DO)=5.50 mg/L〕/缺氧〔ρ(DO)≤0.03 mg/L〕饥饿期对稳定运行的两级SBR反应器内污泥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污泥的恢复能力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30 d的饥饿使CODCr去除率下降了20.8%,rCOD(异养菌活性)由111.8 mg/(L·h)降至59.2 mg/(L·h);NH4+-N去除率下降了59.2%;CODCr去除率、rCOD、NH4+-N去除率分别在94、97、95 d时恢复. 饥饿期内AOB(氨氧化细菌)的衰减速率(kAOB)为0.029 d-1,NOB(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衰减速率(kNOB)为0.021 d-1. 恢复初期AOB的恢复速率(kAOB′=0.125 d-1)大于NOB的恢复速率(kNOB′=0.069 d-1),导致NO2--N的累积. 此外,饥饿期ρ(MLSS)下降了42.6%;SVI(污泥指数)由71.2 mL/g升至135.1 mL/g;w(EPS)(EPS为胞外聚合物)由37.9 mg/g(以VSS计)降至18.5 mg/g,其中主要由w(PN)(PN为蛋白质)的减少所致;各物理指标的变化均可在恢复期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